“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川大论坛”在四川大学图书馆举行 | 四川大学图书馆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川大论坛”在四川大学图书馆举行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川大论坛”在四川大学图书馆举行

撰稿
文献服务中心
发布
党政办公室
审核人
杜小军
发布时间
2018-12-10

2018年12月7日上午,“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川大论坛”在四川大学图书馆明远讲堂举行。四川大学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等省内四十所高校图书馆,以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参加,共计150余人。论坛由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党跃武主持,邀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科技大学张晓林教授,做了题为《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图书馆的灭顶之灾还是凤凰涅槃》的报告。

 

1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川大论坛”现场

 

张晓林教授的报告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开放获取成为新的主流传播机制,是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开放获取,但目前仍然存在重大挑战。所谓“开放获取”(Open Access),即将文献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用户可免费阅读、下载、保存、传播的新型模式。它是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那么,开放获取时代对以保存资料为主体的图书馆来说是灭顶之灾吗?

作为新的主流传播机制,开放获取是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开放获取,但目前仍然存在重大挑战,例如大多数高影响力期刊仍是订购期刊,无法公共获取。开放获取对中国来说是国家利益、创新需要、社会公平,它不是负担,将打破不合理不公正的出版市场机制。中国必须承担责任,纠正市场失灵,并保障公共利益。对图书馆来说,也可以通过主动介入、积极推动来“转危为机”,创造未来。

 

2

张晓林教授讲授现场

 

第二,在开放获取基础上,开放科学构建出新的科研基础形态: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科研过程的开放参与。科学是一个开放事业,创新是全社会共同事业,开放科学是创新型社会重要支柱。首先是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包括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科研工具与平台开放共享、研究规程与方法的开放共享、开放教育资源、代码、科学影像等。其次是科研过程的开放参与,包括开放透明的合作研究、开放科研社区、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公民科研、开放科研平台、公众参与科学等。

第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必须面对新的生存范式转变。随着从信息环境到数据环境、从数据时代到计算时代的巨大变革,图书馆必须从资料收藏转变为开放知识服务平台,重新认识本行业的工作基础。图书馆所提供的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转变为解决方案,服务从基于内容到基于分析,把所有内容作为可关联、可计算和可分析数据,把所有系统作为分析起点、关联枢纽和智能交互工具,从信息技术、数据技术转变到决策智能。

 

3

 

最后,张晓林教授以狄更斯“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结束了激情洋溢的演讲,并寄语新时代的图书馆行业。正如党跃武馆长总结时所言,“开放的科学更科学,开放的事业更光明”,图书馆行业必须迎面而上,积极适应时代,转变职能,才能够在变革中“凤凰涅槃”。

 

 

(知识服务中心胡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