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中国 | 四川大学图书馆

如何研究中国

中国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对于中国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于中国的实证研究都存在“以西方为中心”方法论的影子,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历史导致国人心理上的卑怯、不自信。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应该更加自信。这本书追求的就是“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方法,以历史的视角理解中国,以世界的视野研究中国”。

——王亚荣

我们需要一种正视历史又兼顾现实的研究,对中国的国家战略,“三农”问题,城乡关系等作出中国式的解释,让更多人看到并理解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文化的深厚渊源,我们发展道路与人类发展的兼容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曹锦清先生根据他几十年来对中国研究的实践,汇成这本《如何研究中国》,绝非泛泛之谈,而是发人深思的社科良作,值得益友们的垂青。

——王思源

曹锦清教授在本书中讲,必须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其真正地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民主化。使农民成为有组织能力的公民,这个历史任务要通过农村的组织化来完成。因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并不完全是政府,而应该是农民自己。农民只能通过组织起来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从“小康社会”的提出,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这不仅是我们对发展目标的重新厘定,而且表达了我们民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确责。“小康”与“和谐”不仅语出先秦儒家,更为有意义的是,它确立了两千余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目标。

——万容荣
 

期数
四十九
书籍简介
以西方的视角、立场、观点套用中国的现实显然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然而只看中国的成绩而盲目乐观与只看中国的问题而盲目悲观也是不可取的。曹锦清教授认为,要把中国的现实问题放入历史长河当中人们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解释。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拉大、大城市病、新农村建设、扩大内需与就业、转型发展、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等,与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样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他们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本书是曹锦清教授对中国三农问题、城市问题、发展问题的最新思考、智慧与建议。
作者名字
曹锦清
作者简介
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1988)、《平等论》(1988)、《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合著 1995/2001)、《走出理想的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1997)、《中国七问》(2002)、《黄河边的中国》(2003)、《如何研究中国》(2010)、《中国要恢复和历史记忆相称的大国地位!》(2013)等。其中《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在当年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
同类书籍作者
曹锦清
同类书籍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同类书籍名称
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反思
同类书籍索书号
D668/5583Z
图文作者
王亚荣 王思源 万容荣
图文单位
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文理分队
审校人
林の夕
本期封面
本书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本书索书号
D668-53/5583(2)
组稿
资源建设中心
馆藏地
同类推荐图书图片
同类书籍馆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