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四川大学图书馆

站内搜索

  • 现代化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现代化走过了何种轨迹?以解决哪些问题作为核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种重要区别?在本世纪中叶建立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比较优势和主要难题?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李怀印全新力作。书中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等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展开一幅从地缘国家向主权国家、工业国家依次过渡的宏伟历史画卷,…

  • 秘色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特制瓷器,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带)中心窑场位于浙江上林湖后司岙。据文献记载,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命令烧造瓷器,钱氏宫廷所用,并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称越窑瓷为"秘色瓷"。关于"秘色"究竟指何种颜色,以前人们 对此众说纷纭。一九八七年四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

  • 明代乡试、会试采用三场试士的制度,其首场为经义,分为四书文与五经文两类。四书文在明代科举诸文化中处于最为重要的位置,它关涉一个时代的理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本书选择四书文的命题作为聚焦点,去考察明代制义在整个科举文化生态中的地位及意义。可以说,四书文命题连结着明代的政治、文化、科举、教育、文章学、文学等方方面面。同时,本书又以历史为线索,最大限度地掌握明代乡试、会试四书题目的文献数据,…

  • 本书把北宋儒学复兴的实质内涵归结为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在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狭窄视野,建立了“大儒学”的概念,而且凸现了儒学的丰富内涵,促使学界对儒学的认识由内容单薄的心性之学或道德形上学转而关注其所固有的文化历史功能。

  • 从1495~1500 年的伟大改革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书写了德意志乃至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代。在两卷书中,乔基姆·惠利摒弃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衰落期的传统观点,展示了帝国机构如何发展以应对16 世纪和17世纪的危机,特别是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

  • 《农民》是波兰作家符瓦迪斯瓦夫·莱蒙特的代表作,是一部深刻反映20世纪初波兰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状况的长篇小说。因为这部巨 著,莱蒙特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共分为《秋》《冬》《春》《夏》四卷,以四季更迭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家庭的内部矛盾和农民与地主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当时波兰农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反抗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