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瑶教授的论文集《唐城考古·丝路玻璃》即将出版。该论文集分考古篇、古代玻璃篇、文化遗产保护篇三大部分,大致可涵盖安先生的治学领域和主要学术贡献。
安家瑶教授的论文集《唐城考古·丝路玻璃》即将出版。该论文集分考古篇、古代玻璃篇、文化遗产保护篇三大部分,大致可涵盖安先生的治学领域和主要学术贡献。
本书重点介绍"秦风汉韵盛世长安"展览的154件精品文物,通过对文物本身的时代、质地、尺寸、出土单位、形制特征、其他相关信息、著录等的客观陈述,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文物信息及其所反映的秦汉长安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目录:
本书是国内礼制考古的第一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礼制文明概观”“都城礼制”“丧葬礼制”“器以藏礼”四部分,囊括礼制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其中,“礼制文明概观”主要从宏观视角论述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发展演变;“都城礼制”主要以先秦秦汉时期的都城及礼制建筑为个案,探讨不同时空都城与建筑所体现的礼制文化;“丧葬礼制”既有从个案出发探讨墓葬、陵园丧葬制度者,也有从考古材料出发探讨三礼文献相关内容者;“…
本书是以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为主题的城市考古著作,运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方法,以现代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结合考古、文献、地图材料,通过全面细致的考证,编绘出准确的城市复原图,在此基础上,从考古学角度探讨南宋临安城的形制与布局。本书对于南宋临安城相关历史研究,可以从城市考古角度提供必要的空间信息。
人物画像纹青铜器最早见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早期,分布范围甚广,多出土于吴越、齐鲁、三晋、燕地和巴蜀地区中不同等级的墓葬。过去对于这类青铜器的研究多仅关注于某一类工艺手法、某个区域中的发现或某种图像及其所反映的与史书契合的内容。本书则对人物画像纹青铜器及出土这类青铜器的墓葬进行年代序列研究,再按不同工艺对人物画像图像进行精细分类、分析,探讨其首次出现、发展以及相互交错交流的脉络。…
本书将孙吴至西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墓葬视作连续变化的整体,对其进行考察,并结合既有考古学研究成果、历史文献记载和相关史学研究成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具体而微地诠释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政治、文化之特征与变化。本书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孙吴及其后西晋时期,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在中国考古学文化发展史中的定位,也是推进考古学研究“由物及人”进程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