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四川大学图书馆

站内搜索

  • 为深化高校图书馆合作,促进共同发展,2025年6月4日上午,新乡学院图书馆党委书记陈国胜来访四川大学图书馆,进行专题调研交流。四川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秦远清、副馆长张盛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参观并组织了座谈交流。

  • 近年来关于汉代玉器的集大成展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强烈推荐购入!

  • 马王堆汉墓服饰是“汉服”这一概念的源头。本书围绕马王堆汉墓服饰实物,对照战国秦汉时代服饰实物及简牍文书记载,带领大家细看楚汉数百年的服装时尚变化,探索古人制衣的巧技与用心,多角度展示马王堆汉墓服饰的制作细节,解读服饰蕴含的先秦旧礼与汉家新制 。

  • 14~17世纪的中国,不是一个与世隔绝、封闭的国家,明代的中国人在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消解、重构“中国”与“世界”的天下观与世界观。《观天下--大明的世界》展览是南京博物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以明代为主题的特展。展览叙事宏大,视角宏阔,以“大明观世界,世界看大明”的角度来呈现展览,讲述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与交流。展览展品丰富,联合国内二十余家博物馆以及包括来自英国、…

  • 20世纪50年代,河北曲阳县修德寺旧址出土的两千多件北魏至唐的白石佛教造像,就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其与山东青州龙兴寺、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石造像,并称为20世纪中国佛教寺院三大考古发现,享誉海内外。曲阳盛产白石,质地坚致,色白如雪,北朝造像广泛采用透雕技术,代表了当时佛教造像的一大流派。数量众多的纪年发愿文,为研究佛教造像及信仰提供了丰富信息。

  • 《长沙碑刻校注》收录长沙地区碑刻三百多通,自唐至当代,将碑刻划分为庙祠、志墓、摩崖、塔桥亭、应用等五大类,以年代为经、类型为纬,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沙古代碑刻存世概况,从书法艺术、补史证史、保存文献等诸多方面阐述湖湘文化核心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 本书介绍了大同市博物馆自1959年建馆以来珍藏的约130方古代碑刻, 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 以拓片与刻石照片两种方式呈现, 既展示了这些碑刻的书法艺术, 也对碑文进行了释读, 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

  • 此次展出了朝阳北塔所出三燕北朝隋唐特别是辽时期重要文物近140 余件组,包括瓦当、石刻、泥塑、舍利塔、金银器、瓷器、水晶、玛瑙、琥珀、玉器等,品类丰富。其中几十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 吴越国处于中国古代唐宋变革的关键历史时期,佛教宗派与造像艺术也处在中国化的转型阶段。经历晚唐武宗灭佛与藩镇割据、黄巢之乱的多重打击,南北佛教已极尽衰微,而吴越国诸王立足东南文化传统,崇奉佛教,广建寺塔,开龛造像,刻经造幢,搜求佛籍,“佛僧之胜,盖甲天下”,尤其是钱俶造八万四千金涂塔与刻经的举措影响深远。

  • 《新编吐蕃石刻集》中对29处吐蕃碑刻和摩崖石刻进行了阐释,其中18处石刻是我国学者近40年来的最新发现,该书是一本至今收录最多的汉文版吐蕃石刻文字汇编。每座碑刻和摩崖石刻的解析由解题、正文、校勘、译文、译文注释等五部分组成。解题由碑刻和摩崖石刻的历史渊源、现状、国内外研究状况。是一部研究阐释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