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宋耕的代表著作,从传统文化中才子书生的大众形象出发,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历代经典文学文本和历史叙事的分析,考察男性气概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建构过程。作者认为,在前现代中国,“男性气概”的概念是在社会阶层和政治权力网络如君臣关系中构想出来的,而不是与“女性”对立。换言之,在前现代中国,社会性别话语更多是以权力而非生理性别为基础。文弱的“才子”形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唐后期,即安史之乱(755—763)以后的皇权,从政务决策与君臣关系中皇权能动性的角度,考察皇权的表现形式和行使方式。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聚焦皇权对政务信息的控制、皇权对议题及议政程序的控制,以及皇帝构建、强化与大臣的私人性关系。唐后期皇权行使的方式,既包括直接干预异姓爵袭封等公开层面的显性权力,也包括皇帝有意识地通过对信息控制、…
本书以“两汉承续”和“新汉本位”为关键词,以光武帝(25—57)、明帝(57—75)、章帝(76—88)三朝为考察中心,探讨东汉王朝前期合法性身份建构的相关问题。“两汉承续”指西汉、东汉之间的继承和接续。“新汉本位”指以“新汉朝”为逻辑起点和价值本位建构东汉政治文化的思路。东汉朝对两汉承续的认知和叙述,经历了一个协商、选择、厘定,从歧异到整合的过程。建武年间存在“创业革命”与“中兴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