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那一代青年人在人们的记忆中占有特殊地位。本书将这代人从史书定论的遮蔽中拯救出来,令他们被世人理解。他们是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中产阶级青年,代际意识和民族主义经历令他们与众不同。通过大量文本研究,本书呈现了当时欧洲的集体心态与个人心态,探究“一战”如何搅动参与者的人生,展现悲观主义和绝望情绪蔓延、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衰落、法西斯兴起,…
1914年那一代青年人在人们的记忆中占有特殊地位。本书将这代人从史书定论的遮蔽中拯救出来,令他们被世人理解。他们是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中产阶级青年,代际意识和民族主义经历令他们与众不同。通过大量文本研究,本书呈现了当时欧洲的集体心态与个人心态,探究“一战”如何搅动参与者的人生,展现悲观主义和绝望情绪蔓延、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衰落、法西斯兴起,…
《列强在华使馆区特权制度研究:1901-1950》论述20世纪上半叶列强在华使馆区特权制度产生、发展和被废除的过程,探讨其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从一个侧面揭示列强的侵害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展现民族、主权意识觉醒下中国历经奋斗走向独立自主的艰辛过程。
官制研究一向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重头戏,曾被誉为古代史研究的“四把钥匙”之一。本书以元朝官制的形成为中心,深入探讨了前四汗时期官制研究中比较薄弱之处,修正了前人的一些普遍看法。本书认为,元朝的官制主要形成于三个时期:一是太祖朝,二是太宗朝,三是世祖朝。世祖朝奠定的有元一代官制是在继承延续前四汗时期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适当补充和更新,世祖的“采行汉法”…
窝阔台是大蒙古国时期的第二任大汗。他前承成吉思汗未竟之业,后启大蒙古国建制之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学界目前鲜有对该人物及其时代的研究论著。本书从军事安排、行政体系、经济举措及家族关系等方面,分析窝阔台汗对大蒙古国的统治方式和这一时期的国家变化。窝阔台成功处理了幼子势力带来的威胁,维护了汗权独尊和中央集权,构建了大蒙古国的制度框架,大量吸纳外部的人员、制度,推动了大蒙古国的持续发展。…
该书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稀见西南史志类稿钞本丛刊”系列丛书之一,全文公布了卫聚贤的《汉代的重庆》(稿本)、杨枝高:《四川崖墓略考》、陈明达著《彭山崖墓建筑(稿本)》,均为三峡博物馆藏的惜见文献,十分珍贵。杨氏毕业于华西大学,为川大校友,是近现代崖墓研究的先导人物,其稿本学术史价值较高。陈氏著作学术价值尤其高,是中国学者首次系统发掘四川彭山崖墓的重要学术成果,…
《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展有石阙、画像石、画像石棺、画像砖、陶俑等巴蜀地区汉代雕塑类文物,特别是因历史原因,藏有大量建设宝成铁路时出土的文物,乃是巴蜀地区汉代艺术的精品,学术价值极高,强烈推荐!
齐泽克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提出,所有形式的哲学唯物主义——从科学自然主义到德勒兹的新唯物主义,都无法应对现代世界的理论变化和实践挑战。最近的历史见证了量子物理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的诸多历史进程,动摇了人们对存在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失去了支撑。作为西方学界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齐泽克希望对人类的知识遗产进行彻底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