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四川大学图书馆

站内搜索

  • 《攻金之工》以金属为经纬,编织出一张文明互动的动态网络。一种青铜斧可以是草原部落的信仰图腾,也能揭示其他王朝的仪式革新灵感;一种金耳环可承载亚述帝王的威仪,又在河西走廊的齐家墓穴中回响。金属艺术承载着文明,在交流中生生不息。
    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近300件金属类文物为主,并联合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展示亚欧大陆跨越4000年的金属艺术,包括两河流域、安纳托利亚、地中海地区…

  • 赵熙日记现存七册,陆续记载了赵熙自光绪十七年(1891)至光绪三十年(1904)十余年间友朋交际、诗文创作、经行浏览、家庭琐事等诸多历史细节,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研究价值。其中对晚清川籍京官群体的记录、对亲身经历的庚子事变的描述等,均可为学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除诗文外,赵熙所留下的材料并不多见,中青年时期的文献更是寥寥,这批日记为深入研究赵熙生平经历提供了相当丰富的一手史料,…

  • 《宋育仁经学九种》汇集整理了宋育仁经学著作九种,包括《诗经讲义》《中庸讲义》《孝经讲义》等,并撰写提要。提要对宋育仁经学专著的肉容、主旨、价值等予以阐述.《宋育仁经学九种》首次集中整理宋育仁经学专著,有利于推动宋育仁经学思想研究、宋育仁著作整理和近代蜀学研究,对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及文化自信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书以宏观的视野探究中朝典籍交流,着重聚焦儒学典籍、史部典籍与文学选本三大关键领域。作者通过细致的研究和综合性分析,勾勒出古代朝鲜汉籍的整体样貌,彰显了古代朝鲜汉籍在体例及编纂层面对中国汉籍的模仿与创新,借此展现了汉文化的深厚内涵及其在东亚区域的深远影响力。

  • 《燕行录》作为高丽朝至朝鲜时期六七百年间形成的文献,属于外国人所写的汉文著作,在近代汉语研究中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本书以汉文燕行文献为语料,揭示朝鲜汉籍词汇的域外特色,展示汉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变异,再现汉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与影响。本书全面描述了《燕行录》的词汇使用情况(包括词汇构成、词汇来源等),重点考察了朝韩国字、国俗字、国义字所构成的特殊词语,以及满语词、日语词等非汉语成分,…

  •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新特征。首先是政策层面,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这份被业内称为“数据二十条”的文件,在中国数字化经济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了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这一崭新且关键生产要素的态度,…

  • 学生甚至各领域的学者来说,低垂的果实似乎已经被摘剩下不多,避开重复、做出有趣的研究日益艰难,读完大量文献我们反倒脑袋空空,提笔只感觉没什么值得写的。
    诚然,创造力无法被传授,但要获取点子确有门道,安德鲁·阿伯特在本书中结合不 同的研究方法,以社会科学的经典文献为例,演示如何通过启发法找到值得一说的观点——很多时候,这是通往优秀研究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