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力研究先秦都城 制度的实证案例,剖析了都 城选址制度中的择中立都观 念,包括畿服制与择中立都 、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混 同;讨论了营建制度中的重 要问题,如都城的规模等级 、先秦都城的城郭制及城郭 形态、先秦都城功能分区尤 其是宫庙分离的阶段以及都 城轴线等问题;指出学界关 注不多的都城名实关系包括 政权名称与都城名称一致、 同地异名、同名异地问题等 。通过上述研究,肯定先秦…
本书着力研究先秦都城 制度的实证案例,剖析了都 城选址制度中的择中立都观 念,包括畿服制与择中立都 、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混 同;讨论了营建制度中的重 要问题,如都城的规模等级 、先秦都城的城郭制及城郭 形态、先秦都城功能分区尤 其是宫庙分离的阶段以及都 城轴线等问题;指出学界关 注不多的都城名实关系包括 政权名称与都城名称一致、 同地异名、同名异地问题等 。通过上述研究,肯定先秦…
本书联系秦汉史研究的 历史和现状,主要将学界前 辈的治学经验以及作者本人 的研究心得,作了较为系统 的梳理和总结,力争从学术 性和资料性两个方面,为读 者开山铺路,起到学术指南 的作用。此书对于青年读者 了解秦汉史,进入秦汉史研 究领域,有较为突出的参考 价值。此次增订,主体部分 原则上保留原状,主要在参 考文献部分补充重要的著作 及论文,以便读者索引之用 。
本次发掘的江都王陵祔葬墓,墓主人均为第一代江都王刘非的妃嫔。上述墓葬的发掘将为诸侯王陵祔葬墓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并将进一步推动汉代诸侯王陵祔葬制度的深入研究。
1998 年 4 ~ 7 月,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 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对铁路沿线的岗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 20000 余平方米,清理东周时期墓 葬 152 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蚌器等 600 余件(组)。本书即是这批墓葬的详细发 掘报告。大量东周时期墓葬的发掘和整理,为中山国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从政治、艺术、医学、地理等多维度重构汉帝国的全球史意义,通过考古学和语言研究,以匈奴语言、汉代楚语、西王母、不周山、扁鹊和华佗、挽歌和绝句起源、越人等为主题进行讨论,带领读者进入汉代精英眼中的多语言世界及其背后的世界观,逐步重构出汉帝国精英所看到的多元复杂的世界,从而展现一个全球史视野中立体鲜活的汉帝国。
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史中,瓷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是历代审美雅趣的集中体现,是当时社会风俗的具象注脚,也是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石火结晶。作者深耕古陶瓷研究领域多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出发,以流畅的文笔,辅以精美的瓷器插图,为大众读者解读瓷器背后的文化深意。书稿从厚重的古陶瓷发展史中,撷取20余个精彩“片段”——有“柴窑”之传奇,有《水浒传》中的定器、兔毫与青花,有隋唐时的辟雍砚,…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的西北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北部,是一处以路县城址为核心、由城址本体(城墙基址、城壕及其围合区域)、城郊遗址区和外围墓葬区等构成的大遗址。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已在其城郊遗址区发掘约51000平方米,在外围墓葬区清理各时期墓葬近万座。…
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五卷第十二分册,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研究的基础及准备,黏土、窑炉、制造方法和工艺、釉、…
本书汇聚多位武王墩墓的一线考古专家,通过易懂的文字、120余帧高清彩图,带领读者走进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从历史、出土文物、文化等多个角度,注解“何为雄楚”,读懂武王墩墓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用一手资料再现遥远而灿烂的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