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四川大学图书馆

站内搜索

  • 本书是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大兴魏善庄地区考古工作成果的呈现。大兴魏善庄地区共发掘清理古墓葬100座,其中明代墓葬46座,清代墓葬33座,时代不明墓葬21座,汉代窑址1座。发掘面积共计2150平方米。该报告共分为六大部分,全面介绍了本次考古发掘的收获,丰富了大兴区魏善庄地区的明、清时期墓葬的材料,对该地区墓葬的形制、结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 本书在全面收集、梳理现有材料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方法,对金墓的形制与结构、随葬器物、装饰内容、分区与分期,以及墓主族别、葬俗、等级差异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同时,结合文献记载和相关史学研究成果,以考古学的视角,对墓葬所反映的金代社会组织结构、民族构成、社会阶层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通过对物质文化遗存的研究和解读,本书进一步揭示了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进历程。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服饰大变革的时代,秦汉以来逐渐定型的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开始重构。北朝服饰在承袭汉魏传统的同时,融合了北方民族及西域地区服饰特征,塑造了裤褶服、圆领/翻领袍、踝躞带、长蚴靴等特色服饰,对隋唐乃至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北朝服饰在整个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早在宋代,沈括、顾文荐、朱熹等学术大儒便有精彩论断。本书系统梳理了北朝陶俑、壁画、…

  • 伊犁河谷及其以北地区地区自古就是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的地带,至今保存着大量草原先民生活的遗迹,其中岩画、石人及鹿石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2022年初,南京大学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联合新疆伊犁州博物馆,根据新疆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关资料和伊犁州博物馆近年野外调查报告,对伊犁河谷地域内的岩画及草原石人、鹿石进行精心甄选并增补新发现的一些野外石刻。本书即上述成果的汇总,直观、…

  • 新密古城集六朝文化于一城,其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属国内所罕见。有始建于隋代大业12年(616年)的密县县衙,是国内保存下来历史最久、规模较大的县级衙署。监狱一直使用到2003年,堪称中国之最。碑刻众多,史料价值较高。

  • 齐东方教授系我校讲席教授,其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三部,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主要包括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三国至隋唐时期墓葬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古代马具的研究、古代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庆祝齐东方教授七十寿辰论文集》,收录齐东方教授门下弟子学术文章二十余篇,内容涵盖考古学的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