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奇案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问题:你会杀死并吃掉自己的同伴吗,我想不管是谁听到这个问题肯定都会吓一跳然后否定,不能杀人,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不能触及的底线。那么让我们再设想,如果你和其他人困在了洞穴里,到了不吃掉一个同伴就活不下去的地步,这个时候你还会做出和开始一样的选择吗?这时候我相信很多人开始犹豫了。如果你做出了杀掉同伴的选择,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当你和其他同伴获救之后会被判处有罪吗?或者说我们的法律能认为为了保全多数人做出的选择是有罪的吗?

这些被困在洞穴里的人面对的问题是,遵从法律要求大家都会死,但如果杀死一个人并吃掉他的尸体剩余的人就能活下来,虽然这是违背法律的。事实上,这些幸存者们最后被判处了死刑,但他们的死刑是正当的吗,这背后是法律与人情的矛盾。

从富勒到萨伯,从最初的五位法官到后来的十四位,法律与司法中的矛盾一直没有被解决,我们一方面要求法律是明确公正的,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渴望心中的正义,在法律中掺入人情。在这本书中,十四位法官围绕着幸存的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其中隐含着的是不同法律思想对犯罪与刑罚的探讨,

《洞穴奇案》作为一本法理学著作,作者通过几位法官之口详细阐述了法理学的不同学说,也能看到从富勒到萨伯其中五十年法理学的发展。其中有一些观点的角度很让人震撼,有一些观点仔细思索对当下的问题也能产生帮助。

比如其中一位法官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共同的契约,当人们被困在山洞里,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决定抽签选出一位牺牲者时,他们已经抛弃了国家的法律,自然不再受到本国法律的约束,通过建立自己的社会契约选出牺牲者这件事自然也不应当被认为是犯罪。

另一位女性法官则提出了“受虐待妇女的防卫”的正当防卫观点,这一观点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了“家暴妇女综合征”上,即受家暴的妇女精神处在被威胁的状态,随时可能迎来第二次暴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受家暴妇女正当防卫的条件是否应当适当放宽?这也是这本书能启发我们的地方。

其中还包括诸如法律的目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抗辩、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法律人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我们也许不是法律人士,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我们没有关系,但思考是我们永远都要做的事情,当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们真的能依靠心中的天平作出最合理的判断吗?阅读这本书,不断的思考,我们也会找到我们看待世界最合适的角度,从而得到自己的答案。


期数
六十四
书籍简介
五名洞穴探险者被困在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持生命,威特莫尔提议抽签吃掉一人,但在投票前威特莫尔又收回了意见,但其余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作为牺牲者,获救后,幸存者被起诉并被判处死刑。这是富勒发表的著名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法官的判决书,五封判决书对同样的事实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五十年后,萨伯根据法哲学的新理论在富勒的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判决书。对幸存者们是否有罪仍无法得出统一意见。
作者名字
【美】彼得•萨伯著;陈福勇/张世泰译
作者简介
彼得•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发布时间
同类书籍作者
【美】托马斯•卡斯卡特著
同类书籍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同类书籍名称
电车难题
同类书籍索书号
B82-33/2622
图文作者
机械工程学院 代双悦
图文单位
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文理分队
审校人
林の夕
本期封面
本书出版社
三联书店 2012
本书索书号
D971.2/8772
组稿
资源建设中心
馆藏地
同类推荐图书图片
同类书籍馆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