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举行2022年春季课程建设研讨会

图书馆举行2022年春季课程建设研讨会

撰稿
知识服务中心
发布
党政办公室
审核人
张盛强
发布时间
2022-07-06

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水平,解决教学实践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进相关课程建设,6月29日下午,图书馆组织承担信息素养系列课程和明远学术讲座教学工作的馆员,在工学馆五楼会议室举行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图书馆副馆长张盛强主持,馆长兰利琼教授出席。

image.png

张盛强副馆长表示,信息素养教育是体现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抓手,通过与师生沟通交流,目前也收到一些意见建议,相关工作仍有改进空间。在国家和人民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期盼下,对老师们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开好课程建设讨论会的意义在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知识服务中心承担《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三位老师分别做专题汇报。张雅晴报告了《本校信息素养课程现状分析》,从教学管理和课程教学两方面总结和分析了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提出建议意见。何晓庆的报告为《他山之石——其他高校教学经验的借鉴》,重点对“新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学术研讨会”上各高校分享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工作设想。蒋旭报告了《基于通识教育视角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建议。

之后是明远学术讲座的两位主讲老师代表发言。闫钟峰的报告题目为《怎样提升工具方法类讲座的效果》,通过对讲座预约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工具方法类讲座是明远讲座中最受欢迎的系列,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给出提升讲座吸引力的经验分享。魏丽敏报告了《知识产权系列讲座的建设构想》,她介绍说系列讲座定位为聚焦大知识产权的通识教育,但从同学预约效果看吸引力还显不足,后续计划通过合并、案例导向等方式增强吸引力。

知识服务中心主任胡琳做了题为《教学工作小结暨课程建设设想》的报告。他引用本学期对746名本科生所做信息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数据,指出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学与培训工作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胡琳建议参与明远学术讲座的主讲老师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的规范性,鼓励包括实用工具系列等讲座新主题的开发。此外也对深化课程改革、加快信息辨伪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在自由发言环节,老师们积极参与,针对教学工作以及讲座预约、推广和直播等环节面临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兰利琼馆长作总结发言。她强调,图书馆的教学与培训工作要定位在效果、效率和效益并举。基于学生早日开启其学术性活动的诉求,本科的课程可以考虑提前在大一阶段开设,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通识性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学习生活。为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她建议成立专兼职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专题研究“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将概念性、通识性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采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增加教学受益面,提高教学效率。兰馆长表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幸事,希望图书馆的老师们能够从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价值感。


撰稿:知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