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推荐理由

弗洛伊德、荣格与阿德勒被称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家,但相比前两者,阿德勒更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调如何促使心理改变的发生,所以更易被运用到教育和心理治疗领域。以“心理创伤”为例,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主张决定我们现状的并非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过往经历的意义。书中的“哲人”阐释到:人们之所以沉湎于过去的不幸,是因为人们抓取并利用了曾经的痛苦,为自己塑造了饱受苦难的形象,从而用以逃避现实或获得关注。因此想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关键在于摆脱过往的枷锁,专注于此刻并主动伸出双手改变现状。这样的观点有助于人们从认知层面看待问题,以认知的转换带来内心的宽慰。

而除了专注此刻,“哲人”还强调应专注“自我”,因为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健全的自卑感人皆有之,并且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在信息传播愈加迅速、生活节奏愈加紧张的当下,我们不断接受着来自天南海北的信息,不断受到网络或现实中他人的审视与评价,如果我们对这些信息和评价不加以判断、思考,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而忽视自我的感受,那我们很容易在真假难辨的信息流中被煽动、被利用,很容易在与他人的盲目较劲中陷入内卷,最终可能落得“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境地。诚然,我们或许难以做到“八面风来山镇定,一轮明月水清深”这样的洒脱自然,但拥有独立的思考,坚守内心的原则,关注自我的追求,这样我们或许更能在飘忽不定的未来中稳住阵脚。

此外,书中的“青年”积极思考与提问,层层递进地推动话题,使读者能由浅入深地代入其视角向“哲人”请教,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正如关系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胡慎之在阅读本书后评论到,《被讨厌的勇气》绝非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我们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不过,仍需要我们在意的是,在哲人与青年的对话中不乏绝对的判断和结论,需要我们审慎思考和引用。

期数
一百二十九
书籍简介
本书以“哲人与青年”对话问答的形式,围绕“人是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一问题展开了简单而深刻的讨论。书中用朴实平直的叙述和实例依次呈现了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到来自于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都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和“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五个主题的内容,阐释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主要思想,启发读者不必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必害怕被人讨厌、不必刻意追求他人的认可,才能最终通向自由和幸福。
作者名字
(日)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自由作家。1973年生于日本。以对话创作见长。近30岁时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
发布时间
同类书籍作者
(美) 洛莉·戈特利布
同类书籍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
同类书籍名称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同类书籍索书号
I712.55/5224
图文作者
刘友庆
图文单位
华西临床医学院
审校人
马梦灵
本期封面
本书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本书索书号
B821-49/2713
组稿
资源建设中心
馆藏地
同类推荐图书图片
同类书籍馆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