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 views
推荐理由
当代写作讲故事者众,然而大部分文字粗糙,观点陈旧,毫无长进。听者则大多将读书只转化成生活技巧,毫不理会文字生活之上的“理”。鲍鹏山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下了《风流去》,借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高贵和苦闷教育并警醒世人。诚然,“怎样生活”这一话题从不改变。但对于生活之上之物却少有人涉及。
在本书中,关于“生”的探索,在魏晋时期不再正常。由于门阀等级森严,知识分子只能“穷而独善其身”,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无处可施。作者发出了疑问:生则“腐骨”,死也腐骨,那为何而生?
在知识与文学这一方面,作者给予启发,即阅读知识不只是“我认为”,也是很多精英的心血结晶,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使命。时到如今,人们热衷于拿来主义,理解知识与文学的出发点也总是希望对当下有益。在作者鲍鹏山看来,认为传统文化没有实用价值的人,就是最不了解传统文化的人。工具理性视角下的实用价值,产生于近现代,经常以割裂的视角看待事件。而历史中所有的事件与人物,都是我们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基础,所有的历史凝聚起继往开来坚持正义的风骨,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根。作者以他的深情和寂寞,辨析文理,从人的角度理解经典,展示了一场五千年来浮浮沉沉的人文风景。
期数
一百六十七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和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决非当今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夸议论的套路,鲍鹏山受人关注之处在于,他的文章“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他做的,不是枯燥的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活,窥见自己的影子。
发布时间
同类书籍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2022
同类书籍名称
中国人的心灵
同类书籍索书号
I206.2/2772Z-1
图文作者
季泓宇
图文单位
商学院2022级本科生
审校人
韩夏 马梦灵
本期封面

本书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本书索书号
B21/2772F
组稿
资源建设中心
馆藏地
同类推荐图书图片

同类书籍馆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