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 四川大学图书馆

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推荐理由

(1)观点大胆新颖,引人深思

作者作为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时常会有一些惊世骇俗,甚至“大逆不道”的言论,以至于在看完本书后,自己对于“教育”的印象以及观念都可能会被重构。这些言论中不排除个别确实有失偏颇,略显偏激,但确实能够很好地启发思想。我们会丢掉以往的滤镜,重新打量我们的教育。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失去了“反驳”以及说“不”的能力,我们会抱怨,但我们不会去批判。我们在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需要的是理解与接受,就算是举一反三,也不过是为反思题目与知识点。但就如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道:“从来如此,便对么?”我们知道教育与职业成功相关, 我们也知道成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背景相关 ,可是我们从不会怀疑这些相关是否是“伪相关”。就像炎热夏季里空调的使用时间与雪糕的售卖量,看上去两者都在递增,但使用空调并不会促进雪糕的销售。我们往往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再加上环境的影响,于是草草给出了结论。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几乎没有人研究过在学校里究竟能学到什么,以及学到的东西能记多久。不过,现有证据表明,学校是个在学习上效率很低的地方。”这些“大胆”的言论也确实起到了针砭时弊的作用。在看本书的时候,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作者甚至将我们的“抱怨”写了出来,这时倒可以惊呼——作者真的是我的“嘴替”!

(2)学术性与科普性并存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可能会被那些极其像论文的观点、格式、引用等劝退。由于这本书本就是涉及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的著作,有一些专有名词,会偏学术,比较严谨,一个结论或者观点通常需要大量的文献和数据来佐证,作者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所以有时看起来会比较枯燥。但对于有相关学术要求的同学倒不失为一个拓展知识网的好时机。其中作者还针对商学、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进行了分析。相关专业的同学来看本书,或许会加深对自己专业的理解。与此同时,只要耐下心来阅读,我们就会发现,里面其实也是有很多通俗的、科普性的东西。包括美国的教育发展史以及影响教育的相关经济、政治、阶级、宗教、文化背景等等。也算是以教育为骨架,将美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血肉填充进去的变相“美国史”。本书对于文凭社会来说就已经是一种“科普”。

(3)“科林斯式幽默”

“学校对于学习来说是个极其无效的存在。”——这被称作令人不寒而栗的“科林斯式幽默”,用最平淡的语气说出最“骇人”的话。同时,作者在书中有时也会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文章。就如第一章的开头,作者就将社会史像讲述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科学或科技是主角,现代社会是妻子,个体是类似继子一样的角色。这样一来,就使原本漫长而复杂的社会史变得简洁有趣且通俗易懂。

期数
一百九十五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追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一百多年来的美国教育发展历史,主要以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为例,剖析了文凭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展现了文凭异化的过程,解释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最后则提出了化解文凭主义弊端的办法,预测了文凭主义在未来社会中的处境。作者针砭时弊,揭穿了关于教育的诸多神话,认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建议废除文凭。
作者名字
(美)兰德尔·柯林斯 著 刘冉 译
作者简介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社会冲突、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著有《文凭社会》《冲突社会学》《社会学四大传统》《哲学社会学》《互动仪式链》《暴力》等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作。
发布时间
同类书籍作者
郑雅君著
同类书籍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2023
同类书籍名称
金榜题名之后 : 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同类书籍索书号
G647.38/8771
图文作者
万竹妍
图文单位
商学院2023级本科生
审校人
天蓝
本期封面
本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索书号
G40-052/4144
组稿
资源建设中心
同类推荐图书图片
同类书籍馆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