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 views
推荐理由:
《我们时代的神经和精神疾病》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作品,即使是对神经科学并不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启发。作者埃里克·坎德尔是一位杰出的医生和神经学家,因对记忆存储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奖。
与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同,大脑拥有独特而复杂的结构。人体由约37.2万亿个细胞组成,而大脑的860亿个神经元构成了一套精密的网络。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胞体,一端是接收信号的树突,另一端是传递信号的轴突及其末端。神经元通过名为突触的微小区域传递电脉冲,建立彼此间的通信。这一发现源于19世纪末西班牙科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提出的神经元学说,即便时至今日,依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理论基石。
人类通过知识、思想、感受、信仰和行为建立起对自身的自我认知。那么,神经活动是如何孕育出独一无二的个体意识的?坎德尔在书中坦言,健康和正常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但当神经元之间的精密连接被扰乱,大脑疾病便随之而来。他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展开探讨,试图回答一个深刻的问题:当大脑功能失调、遭受创伤或疾病折磨时,我们的自我意识会如何改变?
通过探究多种精神障碍,坎德尔揭示了大脑不同功能对自我意识的深刻影响。例如,自闭症让人看到社会性发展中的异常,抑郁症和焦虑症(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则揭示了情绪在自我认知中的关键作用。精神分裂症削弱了思考、决策和行动能力,而痴呆症则与记忆息息相关——毕竟,我们的所思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是谁。书中还穿插了痴呆症患者的个人经历,使全书既具科学性又不失温情。此外,坎德尔还探讨了身体运动、创造力和成瘾等议题。尤其在最后两章,他引人注目地扩展了讨论范围,涉及大脑的性别差异与性别认同问题,并最终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最大的未解之谜——意识或自我意识,即物理大脑如何与人的思想相连。
坎德尔还回顾了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显著分歧:精神病学关注情感和行为异常,而神经病学则处理帕金森病或亨廷顿病等身体疾病。然而,随着基因研究、动物模型和医学成像技术(如MRI)的进步,这一界限逐渐消融,许多精神障碍的背后都发现了明确的生理依据。
《我们时代的神经和精神疾病》是一部充满洞见的著作,它以一种平实中立的视角探讨了复杂的神经和心理问题。然而,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对精神障碍污名化的反思。坎德尔通过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同时受到遗传因素(生物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换句话说,精神障碍并不是患者“心智失控”的表现,也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振作起来”或“多点意志力”来克服。对于那些了解精神疾病的人来说,书中描绘的情景或许会引发共鸣。对我而言,书中的许多章节让我联想到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他们与这些疾病的联系让我意识到,尽管医学界对精神健康的理解日益深入,但公众认知却仍滞后于此,亟待改变。
坎德尔的作品不仅是科学的指南针,更是一个呼吁——呼吁社会以更宽容、更科学的态度看待心理健康问题,让每个人都能以更完整的状态迎接生命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