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推荐理由:

也许初见这本书名字的你,和我一样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觉得这大概是本童话书吧。

第一次阅读时,书里一开头就诉说了蛤蟆先生的现状:外出旅游回家后,突然从爱闹爱笑变得郁郁寡欢,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初读此处,只是感觉非常好笑,比如“鼹鼠用力一拉,后门出乎意料地开了。屋子里面是他从未见过的有史以来最悲伤的蛤蟆。”从现实里呱呱捕食蚊虫的蛤蟆,到将其拟人化,变得“有史以来最悲伤”,并不是一件容易产生共情的事情。

在故事中,蛤蟆的自我嫌弃令人印象深刻,自我嫌弃的情绪造成它严重的精神内耗。蛤蟆先生曾哭着对咨询师说:“我这一辈子都干了些啥?我又干成过啥事儿呢?”他在生活里打不起精神,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连他的朋友们他都觉得“他们对待我的态度都非常可怕”。

书中第九章,苍鹭提出“挑剔型父母状态”的概念,状态包含“爱批评人”“愤怒”“严厉”等特征。在苍鹭“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的警示下,蛤蟆先生进行了深入思考,虽然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恼怒等情绪,但最终也领悟了苍鹭的寓意。

咨询师苍鹭告诉蛤蟆:每个人都有“儿童”“父母”和“成人”状态,要注重“成人自我状态”,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成长的本质要求人们打破对过往经历的依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正如苍鹭一针见血地对蛤蟆先生指出:“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不快乐。作为成年人,理应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实际上,不只是蛤蟆先生,相信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里都会产生烦恼,荣格曾经说过:“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或许过去不曾察觉,但在蛤蟆的故事里,读者会逐步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故事的最后,蛤蟆不再依赖、责怪,而是达到“成人状态”,在生活中更加自如,对未来充满期待。可以说,蛤蟆先生的独立性精神得到了觉醒,解放了自己,一路旁观的读者也会感觉到一阵终于放松的阅读体验,为蛤蟆先生走出情绪影响鼓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通过诙谐幽默的描写,将枯燥的理论用有血有肉的文笔展现出来,不仅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更可以看作是一次流程完整、标准的心理治愈之旅。

本书特点:

  1. 可读性强: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内容,且篇幅适中,使得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沉浸式阅读,且不会产生阅读疲倦

  2. 治愈心灵:蛤蟆先生从抑郁、自卑到逐渐找回信心与希望的过程,能够带给给那些正在经历心理困境或曾经有过心理创伤的读者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让他们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治愈。

期数
二百零三
书籍简介
该书借用《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蛤蟆先生,讲述了他接受心理咨询的故事。作者通过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蛤蟆先生爱炫耀、自卑性格和抑郁情绪的来源,指出童年经历会对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阐释如何在心理上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成为独立自信的人。
作者名字
(英) 罗伯特·戴博德著;陈赢译
作者简介
Robert de Board于 2 月 4 日去世,享年 87 岁,是知名和杰出成员、学术讲师、成功作家和出版诗人。Robort进入学术界给了他时间和动力来编写三本关于组织心理学的教科书。 他最成功的著作是《蟾蜍咨询:一次心理冒险》,迄今为止已售出超过 120,000 册,并已被翻译成六种语言、这本书包含了他在亨利管理学院关于咨询主题的讲座,继格雷厄姆的《柳树之风》之后,成为学习咨询和教授咨询的人的入门读物。
发布时间
同类书籍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所著
同类书籍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2021
同类书籍名称
非暴力沟通
同类书籍索书号
C912.11/6042(2)
图文作者
李彤
图文单位
2022级经济学院本科生
审校人
马梦灵
本期封面
本书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2022
本书索书号
B849.1-49/4342
组稿
资源建设中心
馆藏地
同类推荐图书图片
同类书籍馆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