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共同体 | 四川大学图书馆

感觉的共同体

二十世纪整个世界的人文社科领域都经历了从宏大到微观、从结构到解构、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大转型,不胜枚举的大师在今天仍然闪烁着熠熠辉光。但是,当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上个世纪的种种文化和社会症候并未消失,世界的动荡仍然在延续甚至激化,寻求共同意志的共同体和寻求独异性的个体之间紧张的关系伴随着身份政治的危机显得愈发严峻,人们想要自由,但人们又因害怕孤独无法逃离共同体。世纪之交带走了曾为社会苦心竭力的思想者们,随后崛起的新一代思想者——保罗·维利里奥、阿兰·巴迪欧、让-吕克·南希和雅克·朗西埃,能否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对我们栖居世界的共同感觉能否成为重塑共同体的最后手段?共同的文化是否能够最终实现?前辈给我们留下的只有他们走过的痕迹,一种理论的褶皱。

本书系统地考察了法国当代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四个重量级学者:阿兰·巴迪欧、雅克·朗西埃、保罗·维利里奥和让 - 吕克·南希,并基于四人相互交叉的人生轨迹,指出他们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一个德勒兹意义上的思想“平面”,或者说构成了一个理论的“星丛”,其主要关涉的领域为审美政治理论。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在感觉的独异性与共同体之间形成的张力结构。本书以此为基本切入点,重新诠释了四位思想家的代表性理论,并且将之描述为法国理论之后法国当代美学形成的一个潜藏的理论架构,也细致勾勒出他们各自的倾向性和理论体系间的差异性。

作者
李三达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6
isbn号
9787522826356
回复短语
老师(同学)您好,这本书已经订购,经正常的购书周期和编目就可上架
推荐分馆
江安分馆
已回复
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