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挂牌仪式暨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工作建设咨询会在图书馆典籍陈列馆顺利举行。原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力,原图书馆副馆长林平,原古籍部李荣慧、吴静汶、唐新梅五位专家参会,图书馆党委书记秦远清出席并致欢迎词,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古籍特藏中心全体人员参会。许卫红老师向与会专家汇报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建设情况,张盛强副馆长作了“古籍保护工作“十五五”发展规划”报告。会议由兰利琼馆长主持。在庄重的揭牌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揭牌,标志着四川大学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秦远清书记代表图书馆对古籍保护工作躬耕不辍、默默奉献的图书馆人表示崇高敬意,对各位专家亲自到场致以由衷感谢,并且表示图书馆全体同仁定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心聚力,为焕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助力学校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大学建设奉献更多力量。
图书馆通过精心设计数字人向各位与会专家表达敬意并赠送了感谢信。
古籍修复中心许卫红老师系统梳理修复中心从筹建到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历程,重点阐述修复技艺的实践创新、师徒传承体系及“传统技艺+现代技术”的未来发展构想。张盛强副馆长结合“十五五”规划,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考。
在专家咨询环节,陈力老师对图书馆古籍保护“十五五”规划予以肯定,强调高校古籍保护应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务必改善存藏条件,并建议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古籍智慧平台”等大型国家文化项目建设;他对古籍保护科研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强调需结合工作实际,以开创性方法开展研究。林平老师在分级管理提效、完善修复安全预案、强化修复中心任务、推动技术与研究融合等方面给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提出富有建设性意见。李荣慧、吴静汶、唐新梅等老师分别就修复理念、元数据质量、医学古籍活化及四川大学早期汉学资料汇编与研究等提出建议。
问计专家,凝聚共识。此次会议对图书馆搞好古籍保护“十五五”规划,推动古籍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在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学生成长和教师教学、研究等做出更多贡献。
撰文 / 王丽
图 / 张黎俐
审核 / 张盛强、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