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下午,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一行到访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在三楼典籍陈列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和鸣·典籍寻踪”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古籍特藏中心精心策划并承办,依托我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特色平台,为远道而来的德国青少年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活动伊始,合唱团师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观了典籍陈列馆,初步感受了中华典籍的深厚底蕴与我馆丰富的馆藏资源。随后的核心体验环节在古籍研修实训基地内集中展开,内容丰富,互动性强。

一、雕版刷印:非遗技艺与文化传承的融合
在古籍研修实训基地的雕版刷印区,同学们围绕“东坡像”及《定风波》词句等主题,亲手体验了从敷纸、上墨到刷印的全过程。德国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雕版刷印的全过程,在墨韵流淌间,直观地理解了何谓中国工匠精神的“匠心独运”,也领略了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智慧。

二、文献观摩与趣味集章:让典籍“活”起来
古籍特藏中心特别遴选了多部代表性珍贵馆藏进行展示,引发了师生们的浓厚兴趣。与之配套的趣味集章环节,将观摩过程转化为一场轻松的探索之旅。同学们在欣赏馆藏珍贵文献后,兴致勃勃地收集以文献为内容的印章,在打卡体验中感受古籍之美。


三、方言学习:川音川韵拉近心灵距离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四川方言学习环节。以加拿大来华医学传教士启尔德编著的《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为蓝本,工作人员生动讲解了“好生抬起”、“跟倒”等方言词汇背后的故事与用法。德国青年们踊跃跟读,现场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在地道的“川音川韵”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四、古风留言留印:友谊与文化记忆的延续
同学们在手工线装书留言簿上签名留念。每一页寄语都承载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与热爱,也成为中德青少年友谊的珍贵见证。典籍因此超越时空,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和国际友谊的纽带。

活动最后,全体参与人员在典籍馆内合影留念,为此次愉快而充实的文化寻踪之旅定格下美好的记忆。

本次体验活动充分展现了我馆在典籍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通过有效整合四川省古籍研修实训基地的实践平台优势、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教育功能以及留学生工作坊的成熟经验,成功将厚重的典籍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体验的生动实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探索了新路径。未来,我馆将继续深化馆藏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文化交流形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对话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古籍特藏中心 李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