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朗朗”作家沙龙活动暨四川大学第三十届团校第二次行课

“书声朗朗”作家沙龙活动暨四川大学第三十届团校第二次行课

杨红樱:从《笑猫日记》到《成都往事》顺利举行
撰稿
研究发展中心
发布
党政办公室
审核人
杜小军
发布时间
2025-11-24

image.png

2025年11月22日,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红樱做客 “书声朗朗”作家沙龙活动暨四川大学第三十届团校第二次行课,以“从《笑猫日记》到《成都往事》”为主题,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开展讲座,与青年学子分享了其创作心路与人生体悟,畅谈文学、教育及对故乡成都的深切情怀。此次讲座由共青团四川大学委员会、教务处、文学与新闻学院、图书馆联合主办,由新华文轩、四川人民出版社协办,现场近400名师生参与。

凭借四十年儿童文学创作积淀,杨红樱以《成都往事》首次实现向成人文学的转型。作品以成都“九思巷”为叙事原点,通过对人、景、食的细腻刻画,串联城市记忆与时代变迁,重现“花重锦官城”的诗意与烟火。活动现场,杨红樱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张晓珺副主任进行了对谈,围绕作品的创作动机、人物群像与城市文化符码进行解读。

image.png

对谈中,杨红樱回顾了自己19岁开始的文学之路。谈及创作转型,杨红樱表示在四十年间出版童话、儿童小说与散文一百余种后,她选择转向成人文学创作,正是源于一个“为自己的故乡写本书”,将成都记忆落笔成文的强烈愿望。当被问及为何对九思巷情有独钟时,她表示这条“长满故事的巷子”承载着成都独特的公馆文化与巷子文化。她笔下的《成都往事》,不仅是为了描绘一幅老成都的“精神地图”,更是为了刻画出成都人骨子里的那份豁达与坚韧。在《成都往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位成都美人小满和斯小姐,杨红樱表示书中这两个文学形象在生活中亦有原型。小满虽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得漂亮,活得更漂亮”;斯小姐面对流言蜚语从不介意,始终昂首阔步。她说,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成都人“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精神气质与处世哲学。对于为何采用成都方言写作,杨红樱直言:“不用成都话,就没有那个味道。”现场她用成都话朗诵了书中关于“红糖醪糟粉子蛋”和“麻婆豆腐”的描写,地道的乡音传递出独特的成都韵味。她强调,成都不仅是故乡,更是创作的精神源泉,希望借此书让读者在故事里看见成都,也看见自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讲座现场汇聚了众多在杨红樱作品陪伴下成长的大学生,形成了跨越时光的温暖互动。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分享童年阅读杨红樱作品的经历,感慨作品曾带给他们力量与启发。一位同学谈及《笑猫日记》,认为书中既有对现实的犀利观察,也构建了一个温情的世界。对此,杨红樱回应道,她在创作“马小跳”系列时便深刻意识到,时代作家必须勇于反映现实,“每个作家都应当描绘当下儿童真实的生活与心理,这需要勇气,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于同学们普遍关注的“如何从阅读中汲取成长力量”这一话题,杨红樱表示,好的作品能让读者在文字中找到共鸣与自我,她勉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并坚持自己的热爱。

image.png

image.png

访谈结束后,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馆长杜小军代表主办单位向杨红樱赠送四川大学图书馆“镇馆之宝”《四川全图》再造版,并为杨红樱老师颁发“书香川大”阅读推广大使聘书,旨在让更多的川大同学喜爱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四十余载笔耕不辍,杨红樱的文学世界始终贯穿着对生活的热忱与对责任的坚守。从《笑猫日记》到《成都往事》,杨红樱始终用文字传递温情,她的文字跨越时光,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温暖印记。

image.png

据悉,“书声朗朗”读书分享活动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校团委、图书馆每月定期面向全校班团支部发布推荐书单,组织班团支部依托主题团日活动、读书交流会、班团支部分享会等载体,通过专家导学、同伴共学、朋辈研学等形式,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旨在引领我校同学“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撰稿:文学与新闻学院陈嘉宜

图片:图书馆祈晓成、李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