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图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图书馆顺利举办 | 四川大学图书馆

古地图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图书馆顺利举办

古地图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图书馆顺利举办

撰稿
古籍特藏中心
发布
党政办公室
审核人
张盛强
发布时间
2019-12-10

12月4日上午,由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文献影像技术协会联合发起的古地图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图书馆顺利举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档案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四川省文献影像技术协会部分会员单位相关人员参会,此外还特邀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学者、喜马拉雅文库唐卡制作师和蜀绣非遗传承人参加研讨。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上午10点,古地图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文理馆会议室召开。四川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中心李咏梅致欢迎词,她介绍道:近年来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古籍普查过程中先后发现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地图,并对其开发利用做过一些努力与尝试。特别是今年发现的三幅地图,均为彩色手绘,具体区域指向不明,汉藏语合璧,材质和幅面均不同,其中最长者二点六米,布面材质疏松,边缘朽烂,已经无法提供研究使用。针对这三幅濒临灭绝的古地图,图书馆决定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与开发,邀请专家对地图进行学术评判,开展抢救性修复,高清数字化扫描以及仿真复制。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对古地图保护方案进行评议,探索古地图开发利用模式,提高文献保护传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霍仁龙老师做专题报告

                                                                                    霍仁龙老师做专题报告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学者霍仁龙老师经过综合研究,认为可以将其中一幅地图命名为《清末藏哲边界鄂博图》,并对地图的区域指向、文献价值做出客观评判,同时对信息时代语境下的古地图开发利用提出设想。四川大学图书馆许卫红老师向与会者介绍了地图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采取的方案,并提请同行评议。北振博文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三件地图的数字化工作,他们着重介绍了地图的形制特点以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四川大学图书馆闫钟锋老师分享了GIS技术、数字人文技术在地图开发领域的新动向,何先进老师向与会者介绍了四川省图书馆的唐卡收藏与保护策略。

 
 

​​参会人员一起研究古地图

 

​​参会人员一起研究古地图

参会人员一起研究古地图

报告之后,与会嘉宾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特别是来自拉孟绘画中心的拉孟老师熟习藏语,对地图中的藏文进行现场翻译,更加丰富了我们对馆藏地图的认知。

拉孟老师对古地图进行翻译

拉孟老师对古地图进行翻译

最后,与会嘉宾一致希望,充分发挥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以及四川省高校图工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交流,聚拢人脉,聚合资源,聚集智慧,共同推进特色资源保护及开发事业向前发展。

参会人员合影留恋

 参会人员合影留恋

 

 

                                                                                                                                                               文/图:特色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