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作品在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中获佳绩

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作品在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中获佳绩

撰稿
研究发展中心
发布
党政办公室
审核人
张盛强
发布时间
2020-10-13

9月1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汇聚了21省43家单位推选的103件古籍修复作品,其中就包括四川大学图书馆选送的修复作品《周华庭藏札》。日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布对参展作品进行了评选,共79部修复作品获奖。在公布的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获奖作品名单中,高校图书馆仅四件作品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周华庭藏札》荣获三等奖。

 1602488725994873.jpg

四川大学图书馆修复作品《周华庭藏札》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周华庭藏札》是清末四川周华庭所藏往来信札合集,所有信札粘在《仁寿学堂章程》之上,系馆藏孤本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全书虫蛀严重,粘连掉渣,已经无法翻阅,更无从识别其中文字内容。2019年8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相继开展古籍修复技艺竞赛,四川大学图书馆张黎俐老师选择《周华庭藏札》作为修复对象,攻坚克难,历时一个多月,不仅完美修复周华庭所藏信札,同时将信札托纸《仁寿学堂章程》修复装订成册,变一为二,濒临损毁的珍贵文献涅槃重生。张黎俐老师的精湛技艺得到业内专家高度认可,修复作品《周华庭藏札》获得“第一届四川省古籍修复技艺大赛”一等奖,并被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选送至国家图书馆参加全国评比。

A00_1372_副本.jpg 

修复前


A00_1818_副本.jpg

A00_1819_副本.jpg

 修复后

为更好地保护古籍,传承文明,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室于2006年建立,2014年完成扩建并获批“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四川大学分中心”,2016年获批“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修复室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师生,服务于图书馆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文献保护、修复工作,累积完成修复968册件,涉及线装、蝴蝶装、包背装、金镶玉、挖衬等多种中文传统古籍装帧形式,普通精平装、账簿式、骑马订、封套式等多种西文古籍及近现代文献装帧形式,以及舆图、书画、拓片、散叶等多种形式的纸质文献类型,完成《周华庭藏札》等修复项目。此外,修复室主动承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学实践工作,同时为相关单位的古籍保护提供参考咨询,举办多场修复专题展览,组织“跟我学做线装书”活动等,为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中心任务,深入挖掘百年名校的文化内涵,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特色资源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