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图书馆

每周一书·第一百零六期
走出唯一真理观

作者:陈嘉映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索书号:I267.1/7446Z
馆藏地:江安图书馆
书籍简介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做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陈先生指出,道有不同,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作者简介
陈嘉映,1952年生,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学》《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与伦理学的限度》等。

“哲学”是很难对其确切进行定义的一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与其将哲学视为探索形而上的不变真理,不如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普通人更好的生活。哲学并不会告诉你起点,也并不能给你最终答案,但是在最初起点与最终答案之间,它能够让你在其中自由穿梭,自由反思。既然是自由的,那么看待问题和世界的视角就不能单一,也不要困在自己唯一的价值体系中。

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争论,若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许多都是无效争论,也没有解决的可能。为什么我们依旧在争论?现代的反思则无处不在,其出现率极高,我们都知道反思的好处。但是你是否反思过你的反思,你的反思又是否是过度的反思呢?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能够使一个人更好的适应人类社会的生存。“书犹药也”,我们时常进行阅读,但是否每读一本书,都能引起你内心的一些涟漪,而不仅仅只是检索信息?

在这本书中,或许会找到一些答案能够解答你生活中的困惑。

                                                                                                                                    ——哲学系与宗教所 冯一诺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哲学?哲学如何帮助我们思考?我想这本《走出唯一真理观》能给出答案。陈嘉映教授的这本自选文集就像是关于哲学的开胃小菜,精致、精彩还能“助消化”。陈教授从书名就开始告诉我们,哲学不是去找寻唯一的真理。陈教授在书中回答了许多当下年轻人忧思和焦虑的问题,深入浅出授业解惑。

我曾困于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安,周而复始,没完没了,似乎囿于一种虚无的状态无法自拔。这本书的许多观点给予了我启发和指引,帮助我从焦虑的死胡同中走出来。没有接触过哲学和系统的三观架构时,确实很容易走进思想的“迷宫”,加之当前的社会矛盾在加深,社会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在增加。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的思考也往往陷入泥沼,感到迷茫。事实上,历史没有一个终极目标,历史的远景我们看不清楚,技术发展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变化,不必投入太多情绪去判读所谓的“大势”,我们更需要了解眼下的实际社会状况。

陈嘉映教授的这本文集主要由演讲、访谈和评论构成,书中没有说教式的文字,只有平等的交流。哲学能帮助我不再迷茫,且对自己选择的事业倾注更坚定的热情。如果你对哲学还不太了解,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感受哲学的魅力。

                                                                                                                                    ——秦昕然

                       

同类书籍推荐

《存在与时间》
作者:(德)海德格尔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索书号:B086/3242C(2)
馆藏地:文理图书馆


作者: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队
审校:筱虞
组稿:资源建设中心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