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本书运用考古类型学、聚落考古等方法,结合甲骨文、金文、古代文献及考古发掘资料,对我国古代早期礼制遗存进行系统梳理,研究聚落的形成、聚落的社会形态,都市的形成、都市的社会形态,由聚落到都市的演变,并阐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部落联盟性质神权国家的出现,到夏商周三代强势宗族性质礼制国家的形成,再到秦汉时期统一集权帝国确立的全过程,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及其深远影响,…

  • 山岳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泰山更是在众山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职能。著名汉学家沙畹从泰山入手,深入剖析了泰山在漫长的历史中受到尊奉的原因,以及泰山信仰内涵逐步变化与丰富的过程,从而探究中国上古时期的宇宙观和宗教祭祀。沙畹曾亲赴泰山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碑铭与地方文献资料。他在书中首次运用正史、碑刻、民间传说、民俗资料等多种史料,将中国传统名山纳入文化史、…

  • 2012年,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西山坡的佛寺遗址出土了一批辽代彩绘泥塑罗汉像。这些塑像模仿真人形象,具有世俗的审美取向,与以往所见的标准化佛教塑像大不相同。西山坡佛寺遗址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辽金时期佛教艺术极为昌盛,并且影响到绘画、雕塑、建筑等。西山坡出土的这批泥塑像,造型趋于自然、写实,为研究辽代考古、艺术史和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本书为全彩精装图录,…

  • 这批墓葬是德阳市旌阳区首次发现的如此大规模的崖墓群,极大地丰富了沱江流域汉代崖墓资料,对于探讨该区域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埋葬制度和相关社会历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石上万象:四川地区宋元明墓葬画像石刻研究》主要研究四川地区宋元明墓葬画像石刻,全面、系统性收集整理了川渝地区、黔北的宋元明墓葬画像石刻资料,具体内容包括:课题组田野调查和文博单位馆藏调查所得未公布资料;已公布考古报告、考古简报和文博图录资料;学界既往研究资料。该书基于详实的材料整理,通过考古类型学和图像学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类型学研究,在类型学基础上进行分期分区研究,构建起时空框架、…

  • 邛窑遗址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世人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认识、研究历程。从猎奇、收藏,到田野考古、研究,再到现在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向公众的开放展示,邛窑所代表的四川地区、成都平原的瓷业生产面貌、文化特征成为区域文化描述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本书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二十九辑,主题为邛窑与唐宋窑业研究,共收录论文46篇,内容涉及邛窑陶瓷研究、邛窑窑业技术研究、唐宋时期窑业特点研究,不仅有陶瓷史、…

  • 古典诗词,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

  • 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四川库以《四川文献》《江津》《川康渝同乡会年刊》为依托,共226期,约880万字,从期刊、主题、人物、专题4个维度展现文献资源。
    2019年4月19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共同指导,四川大学、四川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四川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四川库上线发布会在成都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