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咸鱼”自救指南:论文写作发稿一本通

推荐理由

保研如何规划?论文无从下笔?文献管理混乱?与导师沟通如履薄冰?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是无数人学术生涯的“拦路虎”。钱老师的深刻之处在于,她拒绝将问题归咎于个人能力,而是强调“自救的第一步是正视困境,打破自我设限的心理壁垒”。科学研究归根结底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就如同学习要掌握学习方法,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从“不会”一步步走向“会”,科研也是如此。

在书中,她推荐了Mendeley、Zotero等文献管理工具,强调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以“倒金字塔结构”为例,手把手教读者组织论文引言,从抛出核心问题到铺陈背景,逻辑清晰如庖丁解牛;甚至细致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都通过实例拆解让读者豁然开朗。

在传授“术”的同时,这本书更渗透着“道”的智慧。当谈及导师关系时,钱老师跳出传统“尊卑叙事”,以管理心理学视角提出“目标协同”理论,鼓励学生以合作者姿态与导师对话;面对科研与生活的失衡焦虑,她直言“学术不是苦行”,强调效率比时长更重要。

提出“勤奋的双重维度”:既要有“战略勤奋”明确方向,也需“战术勤奋”高效执行。她以自身经历为例——从“小镇做题家”到学术领路人,正是靠着“笨拙的坚持”与清晰的目标感,在无数个“想放弃”的深夜选择继续前行。

——华西口腔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 杨京儒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科研,就会选题做研究,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最开始的懵懂无知慢慢学习。这本书非常适合刚入门学术却又不知从何开始的大学生。在书中,钱婧老师介绍了一种选题方式叫“三日选题法”,能帮大家迅速确定课题!第一天,轻松浏览一下顶尖期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第二天,开启“暴风阅读”模式,速览30篇或更多摘要,找出目前研究空白;第三天,整合灵感,细化出选题方向。正如钱婧老师所说,做研究关键在“做”,而不是“研究”,只有踏出了第一步,才有后面的每一步。

除了学术,钱婧老师对生活的态度我觉得也很值得学习,钱婧老师解释为什么我们现在对于AI如此焦虑,因为我们大多数时间停留在了互联网。 有时候得亲身经历,或亲眼看见才能不被时代的负面推送绑架。“人要关心大千世界,也要活得异常具体”,或许我们不应该关心会不会被AI取代,而是关心我们会不会活成AI。

——华西临床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虹俊

 

在这个内卷成风的时代,连咸鱼都开始焦虑了。图书馆里的咸鱼们,有的在deadline前疯狂扑腾,有的在导师的注视下瑟瑟发抖,还有的已经在实验室里躺平,任由数据把自己腌制入味。这时,钱婧老师的《学术"咸鱼"自救指南》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学术海洋里迷茫的咸鱼们。

当翻阅至学业发展问题解决方案章节时,笔者恍若发现学术道路上的"北斗导航"。钱教授以过来人的睿智,将十年治学经验凝练成学业规划的"避坑路线图":从保研筹备的时间管理模型,到研究计划的逻辑构建框架;从"研0"阶段的学术适应指南,到师生协作的双向奔赴法则,每个模块都配备可落地的操作方案。

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学术的海洋里保持自己的节奏,如何在压力中找到平衡,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我。它告诉我们,学术之路不必那么苦大仇深,也可以轻松愉快。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条在学术海洋里挣扎的咸鱼,不妨翻开这本书。让它带你领略学术的另一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记住,咸鱼也有春天,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翻身姿势。

——华西临床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子嫣

 

期数
二百零九
书籍简介
《学术“咸鱼”自救指南》是一本专为在学术道路上感到迷茫、压力山大的学生和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实用指南。作者钱婧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自身丰富的学术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帮助大家从“学术咸鱼”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学术研究的乐趣和动力。本书从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入手,涵盖了从选题、文献阅读、论文写作到投稿、答辩等各个环节的实用技巧。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资源推荐,还分享了许多成功学者的经验和教训,帮助读者少走弯路。
作者名字
钱婧
作者简介
钱婧,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术写作指导工作。她在学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并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钱婧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非常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和心理健康。她经常在各大高校举办学术写作和心理辅导讲座,深受学生喜爱。
发布时间
同类书籍作者
[美] 扎卡里·肖尔
同类书籍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2023
同类书籍名称
带一本书去读研: 研究生关键学术技能快速入门
同类书籍索书号
G645.5/9027
图文单位
四川大学图书馆志愿者
审校人
韩夏 马梦灵
本期封面
本书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2023
本书索书号
G644-62/8345
组稿
资源建设中心
馆藏地
同类推荐图书图片
同类书籍馆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