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图书馆 | 四川大学图书馆

文理图书馆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正如冯友兰先生在纪念碑文中所述:“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在战争动荡时期创立于长沙后又因战火而迁徙至昆明的综合性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人间生死书

十四个人生课题,无数个真实故事,濒死之人为师,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在生活中、在离世前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死的感叹。死亡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的一生,我们会感受爱与幸福,也会经历矛盾与无助,最终接受。正如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所说“生之灿烂,死亦辉煌,生与死都来自生命主宰者的同一只手。”马丁·海德格尔则给了死亡一个真正的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华西临床医学院 吕欣阳

人生这场修行,更多的是爱和幸福还是失去与遗憾,不是由客观条件主导先决,我们内心的力量所起的作用可能远超想象。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阅读起来就似在与一个强大的心灵对话,经验之谈句句恳切,触及内心。“生命是一种成就,死亡不过是成就终结。”

                                                                                                     ——商学院 张诗妍


女性与人类发展: 能力进路的研究

诚然,女性独立意识在当代日益凸显,女性运动也在四处开展。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除了围观触手可及的网络言论与视频,我们如何真正了解女性群体的现实处境与她们付出的努力?在本书中,努斯鲍姆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通俗易懂的叙事方法,讲述了发展中国家的女性真实故事,解读了当面临社会贫困与发展等全球共同问题时,女性群体的诉求应得到何种回应。努斯鲍姆认为,女性群体发展的障碍不在于物质保障的缺乏,而是因为能力的缺乏。就此她列出了人类的核心能力清单,将人类尊严与社会正义绑定在一起。努斯鲍姆以其充沛的感性文字,不仅再现了女性群体的部分处境,还扩展到全人类,从女性主义视角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普遍主义路径。

                                                                                                                        ——哲学院 黄小纯

Driving with Plato:与柏拉图一起驰骋人生

牛津大学学者解读人生里程碑的意义,一本不晦涩的哲学书

 

   有人说

   Life is all about balance 

   也有人说

   Life depends on compromise

   还有人说

   Life is a story that each of us tells to his or her self

   无论我们经历过怎样的人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并感慨那些足以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时刻所面对的取舍与选择。

出生

出生可能是生命最不可控的里程碑。 随机性体现在你的出生年、出生地、性别、种族、阶层等方方面面。如让·保罗·萨特所述,出生赋予了你生命却保留了与之相伴的意义。Like winning a sports car and immediately losing the keys.

上学

走出唯一真理观

“哲学”是很难对其确切进行定义的一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与其将哲学视为探索形而上的不变真理,不如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普通人更好的生活。哲学并不会告诉你起点,也并不能给你最终答案,但是在最初起点与最终答案之间,它能够让你在其中自由穿梭,自由反思。既然是自由的,那么看待问题和世界的视角就不能单一,也不要困在自己唯一的价值体系中。

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争论,若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许多都是无效争论,也没有解决的可能。为什么我们依旧在争论?现代的反思则无处不在,其出现率极高,我们都知道反思的好处。但是你是否反思过你的反思,你的反思又是否是过度的反思呢?一个人从小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能够使一个人更好的适应人类社会的生存。“书犹药也”,我们时常进行阅读,但是否每读一本书,都能引起你内心的一些涟漪,而不仅仅只是检索信息?

在这本书中,或许会找到一些答案能够解答你生活中的困惑。

                                                                                                                                    ——哲学系与宗教所 冯一诺


 


悉达多

在探索自我的思想觉悟上,黑塞的《悉达多》传达了要敢于直面真实完整的自我,每个人的探索自我之路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归宿。在体验人生的实践上,它重申了要重视现在和丰富生命体验,人不能被思想架空,不能囿于荒芜的生活。

主人公悉达多是个求知欲极强的思考者,他具有自我意识,并坚定地寻找真我,接受考验。从悉达多的思想独白看,他的发问是精辟的,他的思想是诗意的。他不轻信教条,用行为去体验智慧,他的人生于世间轮回、万物圆融的感悟中走向完满,达成至善境界。

《悉达多》能为探索自我和世界的青年提供有益的见解。同时,书中许多的心理对白具有多重意义,暗示着转变即将发生,或自我迎来觉醒,让读者在沉浸式阅读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收获良好的阅读体验。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二十世纪末,随着冷战乌云的消散,全球化的曙光照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许多人乐观地认为,过往历史中的动荡不安将逐渐走向自己的终结,一种新的普世文明将缓缓崛起并获得全世界大多数人的认同。但是,亨廷顿敏锐地把握到了明媚海面下方潜藏的暗流涌动,他直言西方文明不会成为普世文明,未来文明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文明单向度支配其他几个文明,而是所有文明间多方向相互影响。亨廷顿的观点问世之初就在学术界引发了众多争议,并在其后一直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力。每逢国际政治发生重大变故,都会有人拿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来饶有兴致地探讨相关议题。此书的影响也早已突破了学术界,它成为了国际政治领域的超级畅销书。不论你是否认同这本书中的论述,它都会给你给予你启发。

                                                                                                                                                            ——兰志杰

《QED:光和物质的奇妙理论》 ——走进全世界最有趣的物理学家

费曼在具有超凡物理天赋的同时也有着向普罗大众讲解晦涩理论概念的能力,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期间,就因为幽默易懂、生动形象的上课方式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加州理工学院把他上过的课收集后整理出版了著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

《QED:光和物质的奇异性》这本书也是通过费曼的讲座整理而成。我们日常生活经历到的绝大多数物理现象都可用QED来解释,它们最终都可归结为光子的行为、电子的行为以及光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就譬如书中最开始提到的光在玻璃面上反射折射的行为。费曼介绍了如何使用费曼图(自己发明的路径积分方法)去解释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机理。普通的量子科普读物总会让人觉得故弄玄虚,而费曼将量子行为解释得连一个高中生都可以理解。费曼在书中用简单易懂得语言介绍了如何去理解量子电动力学这一理论。让人们对QED(量子电动力学)这个描述高能状态下多粒子相互作用最精确的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本书区别于一般的科普读物泛泛而谈式的介绍,真正将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家对尖端物理理论的理解融入其中,硬核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初见此书,我便被充满着悬疑气氛的书名“叫魂”所吸引了。细看书名之后,我又从注释“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揣摩出一丝严谨的学术气息。自开卷以来,无论是细致入微的史料,还是环环相扣的分析都能引人入胜,在不经意间我已将整本书读完。

作者从悬疑起笔,讲述了乾隆三十三年间发生于江浙的地区的一系列诡异的故事。作者以秘闻起笔却不落窠臼,而是站在社会科学的制高点俯瞰全局,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方法抽丝剥茧,向我们展示了“叫魂”事件的始末。为什么与妖术相关的“叫魂”能够上升为特大政治事件?为什么封建君主要推动事件升级?为什么百姓群众都陷入到疯狂之中?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旧唐书》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作者也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自己当代文化的许多方面,大概也可以被称之为预示性的惊颤,正兢兢业业地为我们所要创造的那个社会提供目前还难以解读的信息”。当今世界从过去社会事件探寻背后的规律,我想这大概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1]Philip A. Kuhn. wikipedia. [EB/O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ilip_A._Kuhn, 2021-10-17

数学之美

数学一词在西方源于古希腊语μάθημα,意思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的意思,因此早期的数学涵盖的范围比我们今天讲的数学要广得多,和人类的生活也更接近些。

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抽象化,大家头脑里能想象的数学只剩下数字、符号、公式和定理了。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疏远了,甚至在表面上毫不相关了。

事实上数学的用途远不止人们的想象,今天的人们花时间最多无非是这样或者那样的通信,甚至原本必须人到现场的很多活动比如购物,也被建立在现代通信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逐渐取代,这些都遵循信息论的规律,而整个信息论的基础就是数学。如果往更远看,我们自然语言和文字的起源背后都受着数学规律的支配。

“信”字作为“通信”一词的50%,表明了信息处理存储、传输、处理和理解的重要性。今天每个人都使用的搜索,以及我们都觉得很神奇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也被包括在其中。也许大家不相信,数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工具。

数学不仅能够非常清晰地用一些通用的模型来描述这些领域的看似不同的实际问题,而且能给出非常漂亮的解决办法。虽然人类的语言有成百上千种,但处理它们的数学模型却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这种一致性也是数学之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