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图书馆 | 四川大学图书馆

文理图书馆

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把一般人不易看懂的正史《三国志》通俗化为比较容易看懂的历史小说,这是历史上一件大事。最初是说话人用口头语言说出来的,是说给市井文盲、半文盲、小知识者听的,这种通俗化相当彻底的语言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取代了典重的文言文而成为正宗的文学语言以及书面语言。

而《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一边简述了三国故事,一边又站在读者的角度,层层剖析,把《三国演义》各个人物的感性特点和故事的丰富色彩诠释得清晰透彻,让读者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三国。本书在总体把握近40年来《三国演义》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对《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作者与书名、《三国演义》的思想内涵、《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等基本又重要的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澄清了一些不准确的乃至错误的认识。进而简要回顾了《三国演义》的评点史,说明了重新评点《三国》的必要性,并对本书在"校""注""评"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分别予以阐说。

沈伯俊教授的《三国》研究主要著作还有:《三国演义辞典》(合著,已出日文版和韩文版)、《校理本三国演义》、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三国漫谈》(已出韩文版)、《三国演义》评点本、《三国演义》新校本、《罗贯中和〈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新探》、《图说三国》、《沈伯俊说三国》……

两宋大儒评介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异彩纷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哲学、文学和史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理学的兴起。以理学为代表的哲学思潮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并吸取了佛道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而铸造出来的为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之需要而产生的新儒学。作为两宋儒学之主流的理学,即所谓“义理之学”。何谓“义理之学”?其开创者之一的张载说:“经之大体,在义,不在文,文则有理,是为义理。”
宋代理学在儒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式中国学术史上的一次思想突破。虽然其内部有不同学派和不同学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体现了又一次思想开放。正因为宋代的儒学家研究突破了只对儒学经典的内容进行繁琐的考释、注疏的旧习,其思路开放,视野开阔,从而体现出一种新的学术风气,从而推动了学术的进步。
这种研究方法,一改过去拘泥于对经典内容进行咬文嚼字的训话的做法,侧重于对儒学经典中义理之阐述和发挥,进一步推进了儒家学说的哲理化,将我国古典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阅读本书,可以从中了解到两宋著名儒家学者之思想和生平,对此时期的主流文化思想进行概括的了解。如果你对于儒学经典很有兴趣,此书节省了你在两宋浩瀚文献中寻找资料的时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儒学总结宝典。    
 

揭开女娲的神秘面纱——《女娲神话及信仰的考察和研究》图书推荐

从小我们就听过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故事,在我们心里女娲就是一位创世救难的伟大女神,但却无法具体准确地描述出她的形象。本书作者意识到了女娲在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深入考察女娲神话及信仰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具有的重要意义,但在古代文献中关于这位女神的记载和资料相当有限,而且支离破碎,限制了后世的研究。因此,他背上行囊,亲自到全国各地流传着女娲神话的地区走访,从民间口头及民俗生活中找到了相关的生动鲜活又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信息,在文献与田野、历史与现实的互补中完成了对女娲神话及信仰的考察。为了让女娲这一形象变得丰满、鲜活,作者在女娲文化传播过的地方游历,在每一处都经历过不同但都同样精彩的故事。这些过程也一定会成为作者生命中很珍贵的回忆吧!

这本书主要从女娲神话及信仰的起源、存在的分布地点,女娲庙会及民俗戏剧,行业神崇拜中的女娲信仰等方面进行讲述。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行业神崇拜,这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行业神是各行各业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和本行业吉利兴旺的神灵,行业神崇拜是中华大地上重要的民俗事象之一。由于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是女娲的杰出功绩,民间百业由此延展生发,形成了种种含义别致、贯穿古今的民俗事象并和中国文化的许多其他方面相关联。从这本书里,还可以学到很多类似的、没有接触过的领域里的知识,令我收获颇丰。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

这是一本能使人沉下心、静下心并且不会感觉到负担的解读马克思的著作。它不是中学的政治书,不是大学时的马哲,它是两位日本学者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并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的,关于马克思智慧的书。书中谈的是马克思的智慧,同时也是两位日本学者思想碰撞的火花,这种火花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马克思著作的兴趣,让那些连“马克思”的“马”字都不知道的人去明白“马克思的伟大之处”。正如作者内田树在前言中所谈到的,“我们预期的读者是——知道马克思的名字,但是并没有读过马克思书的青年读者”。

《孔狄亚克哲学三篇》: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孔狄亚克作为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信徒,在洛克于17世纪末出版了《论人类知性》后,孔狄亚克想从事跟洛克相同的职业去检验自己的能力,于是31岁的他在1746年出版了《人类认知起源论》,用他的首部著作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门。孔狄亚克是当时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这是非常高的荣誉,可以肯定的是从当时来看并不亚于卢梭,因为这本书的第一篇即“逻辑”篇,便是与卢梭同受波兰王室邀请所作。可惜孔狄亚克没得到相应的重视;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人们过于热衷于政治而非认识世界,尽管政治属于世界而非相反。

被梦想击中的男人 ——《月亮与六便士》图书推荐

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已到四十岁不惑的年龄,对艺术似乎没有半点兴趣,表面上看是个无聊死板的公务员。

但有一天他突然抛弃妻子离家而去,只留下一张便签条,只身去了巴黎。在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被其他女人所诱惑,沉醉于风花雪月之时,主人公“我”却发现他是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从零开始学习绘画,穷困潦倒也从没放弃。

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他的绘画生涯从未平坦,不仅是原配妻子的哭诉挽留、疾病的折磨,还是私生活的混乱,看似每件事情都可以成为他绘画路上的绊脚石,让他从此恢复正常生活,但他没有。他的眼里似乎真的就只有绘画,红尘之事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最后,他到了他心里所属之地——塔希提岛,在这里,他完成了惊世杰作,死后却又命令妻子将其烧毁,没人能目睹这幅作品的真容,就像没人能够真正理解斯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理解一样……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就如译者所说,引导着我们去解开斯特里克兰德这个谜团。

一个人真正要干大事的时候,必定是一声不响悄无声息的直接去做,不需要向外界宣布,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What is global history? ——《什么是全球史》

什么是全球史呢?以前的我可能会直接将其定义为全球的历史。而在读完柯娇燕教授的《什么是全球史》后,我了解到以前的世界史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并且不少哲学家认为社会的变迁是由欧洲辐射开来,进而唤醒了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而全球史则试图克服这两个局限,打破传统历史学家的观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全球史。

《什么是全球史》无疑是一本杰出的历史书籍,不少学者都对其赞誉有加:

这是一本探讨全球史有关问题及其所具有的可能性的杰出导论。柯娇燕教授通过分析大量充满矛盾与难解之谜的文献,勇敢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为使不可能之事成为可能提出了卓越的、具有启发性的策略。

—— RichardJ. Smith, 莱斯大学

该书是一本非常必要的全球史导论,介绍了过去两千年世界各地构想和写作全球史的方式——亦即一本关于各种世界历史的世界史。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使该书成为学生的优秀入门读本。书中富有洞见和发人深省的分析,也会使专业史学家对我们如何理解和表现最广泛、最基本的人类历史范式产生兴趣。这些基本范式之一,就是渴望知道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是怎样演变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Adam Mckeown,哥伦比亚大学
 

文化多元化的心理分析

本书对于心理学小白而言难度极大,因为书中涉及了许多心理学的专业词汇及研究方法。建议同学们先去修心理学(精神分析)这门课程再来阅读这本书。

我个人认为本书重点介绍了作者将文化多元主义和精神分析领域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亚洲人和其他美国人之间复杂的界面。这本书一共分为四部分,阐明精神分析是如何植根于现代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讨论南亚或东亚亚洲人和欧美人之间的文化及心理不和谐和误解。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心理学的概念仅限于这是一门心理医生用于治疗具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的学科。学完《社会心理学》之后,我才知道心理学不仅仅应用于心理医生,人们通过研究群体,群体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若是将这些规律研究成心理学定律,就可以运用其预测人们的行为或社会的发展。然而得出一条心理学定律需要经过大量实验和验证。

如本书前言所述“When you have an important idea, even if only a few people read it, it will be worthwhile. The idea will spread.” 作者花了十一年时间写下这本书,并希望以此传播自己的想法。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看纳西姆如何颠覆你的惯常思维

让我们做一下作者在书中写到的下面这个练习:审视一下你周围的环境,回顾自你出生以来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技术变革和发明,把他们与人们此前关于他们的预期相比较,然后看一下它们中有多少是在预料之中的?看看你自己的生活,你的职业选择、你与配偶的邂逅、你被迫离开故土、你面临的背叛、你突然的致富或潦倒,这些事有多少是按照计划发生的?

作者的论述仿佛有一种魔力,随时能让你怀疑自己,怀疑世界。在作者眼中,我们的传统智慧一无是处,我们似乎拿着错误的用户指南;我们的头脑似乎不是用来思考和内省的;我们不学习规律,而是学习事实,而且只学习事实;我们习惯于学习精确的东西,而不是从总体上把握;我们就像一个孩子在摆弄化学制剂一样对黑天鹅事件极端无知;我们自我欺骗;对待历史问题,我们的思想被三重迷雾所笼罩;我们由极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所主导,而我们却一直把时间花在讨论琐碎的事情上,只关注已知和重复发生的事物;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你瞧,我们多么无知,我们几乎什么都不能确定。因此,尽可能准备好应对各种”意外“,保证坏的意外损失可控,好的意外能够抓得住机会,是需要我们做的。

愿每一个吃下这口安利的你,都能够在黑天鹅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重新把握自己的命运。

 

《万历十五年》

这是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单调、格式化。

在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地位,无论善恶,统统都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他们或身败,或名裂,还有的身败兼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者。他们的个人理想、价值在一个大黑暗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这个悲剧一直延续到1840年而发挥成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