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图书馆

罗安达, 里斯本, 天堂

推荐原因

罗安达,里斯本,天堂》是一部极具感情色彩和启迪性的长篇小说,贾伊米莉亚·佩雷拉·德阿尔梅达通过生动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后殖民世界的幻想和幻灭,以及漂泊异乡者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作者对非洲新移民边缘群体对理想的追求中所体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极具震撼性的视角。

此书的主题涉及种族、性别和身份问题,寻找解决个人困境的方法,展现了非洲文学的悲悯美和复杂性。作为非裔女性作家的贾伊米莉亚以克制的笔调、丰富的情感、精湛的描绘能力,为读者带来了极具美感和沉浸感的阅读体验。

此书的情感部分非常出色,翻译者桑老师对情感表达的翻译非常精湛流畅,读者可以感受到原文中情感表达独特的克制和深刻,具有极强的共鸣感。此外,书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如卡托拉在普拉泽雷斯公墓遇到的一条狗的对话,以及父亲佩佩对亲生子阿曼迪奥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等,深刻体现了边缘群体漂泊异乡的无助和渴望得到身份认同的心理,同时也展现了友情和爱情的坚韧和自我救赎。

燕食记

推荐理由

“江南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 “三餐惹味处,半部岭南史”,书封上的二句道出了此书的着眼点、落脚处,即于鼎鼐之间,烟火之处,铺陈展现近百年的粤港历史兴替,以师徒名厨二代的传奇身世为经线,绵密织入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商贾政客、市井小民的聚散流徙、人情冷暖、沧桑变故。人物众多,但架构经营却沉稳徐缓,作者叙事时,将现今的寻访与过往的回忆交织,多了变化往复,少了单线回忆怀旧的呆板。

此书最为吸引我的不是花样繁复的饮食,也不是隐陈的历史,而是贯穿始终的“情”与“义”,它涵括、触及了师徒、夫妻、主仆、母子、亲人、密友、同僚、邻里、乡亲……凡书中登场人物,虽个性迥异,但自然流淌的情却温暖动人。所以,“食”只是此书的表,“情”才是个中至理呀!

烟火漫卷

推荐理由:

“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无论冬夏,伴哈尔滨这座城市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尘中唱着夜曲的生灵。”

每次读迟子建老师的文字,我都能感受到一股宁静纯洁又温暖的能量在语篇中缓缓流动。迟子建善于以温情和伤怀之美对待人性,她创作的人物大多是很普通的老百姓,却在她细腻的描写下变得有血有肉,让人觉得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也染上了诗意。

许多人说,《烟火漫卷》是迟子建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一封情书,也有人说此书是在城市文学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读《烟火漫卷》,进入迟子建的文字世界,是忙碌生活里一件十分浪漫的事。


——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丁星文

 

小说中虽然处处是分离与苦难,却展现了人心中的善良与明亮,以坚韧与顽强作是生命的底色而向善向美。主人公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依旧通过驾驶“爱心护送”车的方式接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当年丢失的孩子,勇敢地承受生命的苦难。翁子安一次次入院出院,依旧热爱读书、顽强生活,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展现了生命应有的尊严,像烟火一样绽放,温暖灿烂,摄人心魄。

亚里士多德的鳄鱼:画中有部哲学史

推荐理由

哲学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却能另辟蹊径,从绘画作品出发,运用降维思路解读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到20世纪的德里达,经由笛卡尔与康德、蒙田与卢梭、伏尔泰与尼采,以时间为轴,梳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这不仅是一部跨越2600年的哲学史,还是一场美学的视觉盛宴。书中既包含了名家的代表画作,如大卫的《苏格拉底之死》,也不乏小众精品,如蒙克画的尼采肖像。我们将抓取画中关键事物,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鳄鱼、苏格拉底的杯盏、普罗泰戈拉的柴捆,听作者解读它们承载的哲思。


小于一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是一本诗人批评家的随笔集,也是一本作家随笔集。文章的收录没有统一的主题,唯一能给人一种贯穿全书精神气息感受的,是布罗茨基的文学思想、谋篇布局以及行文语言风格。书中部分章节可能过于学术性或缺乏“文学味”,但是文章中布满的各种奇思妙想和犀利洞察,却是我们在同类型的文章中很难碰到的,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并仔细品味。

在本书中,作者笔下触及的诗人包括了“颓废派”阿赫玛托娃、来自圣卢西亚的沃尔科特、有着不羁艺术天性的兹维塔耶娃等等诗人,当然也包括了在布罗茨基落魄之时接纳他并且为他去美国定居筹集资金的奥登。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这些诗人的致敬,也帮助读者借诗歌窥见诗人们的一生。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文学、俄罗斯诗歌、历史等方面的兴趣,也通过作者对亲身经历自述,展示了当时典型俄罗斯家庭的生活,为我们窥探当时俄罗斯的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扇窗口。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推荐理由

《未来简史》探讨了未来科技发展后人类该如何自处。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当成机器来使用,降本增效,解放人力。但矛盾始终存在——人力被资本要素替代,甚至人工智能拥有自己的思想。未来越来越多的人类或许会成为“无用阶级”。

无论这是“预言“还是“寓言”,都警醒我们去思考、去创造,努力走向一个我们想要的未来。

——商学院2020级本科生 沈志琦


时下爆火的Chat GPT又将这个问题抛出:人类的出路在哪里?大家一直在说,我们拥有人工智能无法拥有的心智或情感。但《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提出了新的观点:我们的大脑也是一个算法体系,一个生理物质推动另一个生理物质产生反应,连环式链条让我们在行动上发生改变,人工智能最终将占领地球的中心,控制着我们,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准备。

——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 李沁璐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内容简介:这本书从一个印第安孩子的诞生开始,非常有故事性和画面感。作者与他的田野对象在书里主客交融,一方面能细致地感受到瓜亚基印第安人怎么生活以及为何如此生活,另一方面也能观察到一个人类学家是怎么在进行他的田野生活。作者及其细腻的还原了那些现象背后的缘由,也展示了他探究的耐心与细腻以及那种对不带偏见的深层理解的追求。这是一部让人击节的人类学杰作,使用前现代的平实语言,展示了一个"野蛮"部落的"文化"。瓜亚基印第安人部落是无知、迷信、冷漠和野蛮的,他们会杀婴、杀老人、杀仇人,特别是仪式性食人。因此,该部落的消失,不是死于大自然,而是灭绝于所谓同类的围剿,同时也带走一些奇特的语言、习俗、传说和信仰,书中传达了对于人类社会的政治思考也让人陷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