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图书馆 | 四川大学图书馆

江安图书馆

致电影学生的信

“进入电影院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妥协了:我们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我们愿意相信一切是真的。”这是书中作者对于观影的认识。令人在读书时感受到他从观众角度出发的思考。作为一名非艺术专业学生,一位电影的普通观众,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并非深奥难懂和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像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一段又一段关于电影的故事,一位有经验的从业者基于拍摄电影的实践经历给予同行后生一些可以实操的建议,一些引导入门者自行探索的指南。

本书从“创建动态图象”、“关注点”、“视角”、”张力与布景“、”后电影语言“等点切入,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经典电影为例,给在这些方面有困扰的电影青年以解惑,既不乏专业表达和理论阐述,又通过丰富的案例引用使观众读者并不感到生涩。


基因工程

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止,生命的核心在于基因,了解基因及其工程应用很有必要。《基因工程》这本书用大量的图片和在线资源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关于基因的知识,如基因是什么,基因在自然界如何运作,基因的人工改造及其伦理等等。除了知识之外,作者富有逻辑的行文方式不断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读完本书后,我们在生活中再次涉及“转基因食物”等基因工程相关的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蒲孟君

作为专业相关的同学读《基因工程》一书,既重温了专业知识,又拓展了视野,学到了比专业知识更生动有趣的例子。科学思维贯穿了全书,作者有意地启示让人巩固了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有利于专业课的学习。书中有大量的彩绘和相关链接,非专业相关的同学读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书中提供的科学背景提供了许多可供思考的空间。

霍乱时期的爱情

记得先看的电影,而后阅读的小说,相见恨晚。医生和费尔明娜婚后几十年磨合和忍耐,阿里萨旷日持久的煎熬和浪漫,还有两个迟暮老人最后的航行,这些让人颤抖的爱情核心,是电影里的小片段怎样设计都无法表达出来的。我同时体会到了极致的熟悉和极致的陌生,极致的亲密和极致的疏离,好像记忆和感官交错在一起,像一张张透明又坚硬的三角形纸片错位地穿插,一种荒谬的美感。

                                                                                                                        ——生命科学学院 陈霆风

有人曾说:“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但细细读来,它不仅仅限于爱情,它讲述着爱情的不确定及多种可能,还涉及青春、死亡、生命等深刻问题。以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为切入点,谈论对生命的思索、对回忆的追寻、与孤独的相处、与死亡的和解……终此,每个人最终会找到自己的想要思索的答案。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二十世纪末,随着冷战乌云的消散,全球化的曙光照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许多人乐观地认为,过往历史中的动荡不安将逐渐走向自己的终结,一种新的普世文明将缓缓崛起并获得全世界大多数人的认同。但是,亨廷顿敏锐地把握到了明媚海面下方潜藏的暗流涌动,他直言西方文明不会成为普世文明,未来文明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文明单向度支配其他几个文明,而是所有文明间多方向相互影响。亨廷顿的观点问世之初就在学术界引发了众多争议,并在其后一直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力。每逢国际政治发生重大变故,都会有人拿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来饶有兴致地探讨相关议题。此书的影响也早已突破了学术界,它成为了国际政治领域的超级畅销书。不论你是否认同这本书中的论述,它都会给你给予你启发。

                                                                                                                                                            ——兰志杰

人生滋味

    冯骥才的文章从小学开始就能经常在教科书上接触到,其中《珍珠鸟》、《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文章均被选入了义务教育课本。他的散文传递出来的思想大都是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石,乃至一花一木、一鸟一虫。

    《人生滋味》这本散文集由冯老自己亲自编选,全书分为七个篇章,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活的画卷,不着浓墨重彩,却依旧温馨动人。画中有平凡人物的艰苦与乐观,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温良品性;有世间万物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身临其境地领略大自然的灵性;有生活经历的分享与体会,道出了作家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文化的深情。虽说是散文,但读起先生的文章像品诗一般,总是能循着他笔下那充满生机和力量的文字,慢慢咀嚼品味出人生的滋味!

                                                                                                                          ——华西临床医学院 常乐 外国语学院 陈涵韵欣

跟着梁思成去旅行:品读《中国建筑史》

 在该书之前,梁思成先生认识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并且当时日本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就是在这种历史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的诞生富含了民族文化自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深切情感。

《中国建筑史》在内容上,梁先生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融合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本民族建筑文化,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在绘图上,梁先生创造性地将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和中国传统工笔与白描进行了融合,更好地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特有美感。可以说,这些绘图既是赏心悦目的画作,更是古人营造秘诀的图解。

这本书不仅是学校建筑学的必读书目,对于入门者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数学之美

数学一词在西方源于古希腊语μάθημα,意思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的意思,因此早期的数学涵盖的范围比我们今天讲的数学要广得多,和人类的生活也更接近些。

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抽象化,大家头脑里能想象的数学只剩下数字、符号、公式和定理了。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疏远了,甚至在表面上毫不相关了。

事实上数学的用途远不止人们的想象,今天的人们花时间最多无非是这样或者那样的通信,甚至原本必须人到现场的很多活动比如购物,也被建立在现代通信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逐渐取代,这些都遵循信息论的规律,而整个信息论的基础就是数学。如果往更远看,我们自然语言和文字的起源背后都受着数学规律的支配。

“信”字作为“通信”一词的50%,表明了信息处理存储、传输、处理和理解的重要性。今天每个人都使用的搜索,以及我们都觉得很神奇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也被包括在其中。也许大家不相信,数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工具。

数学不仅能够非常清晰地用一些通用的模型来描述这些领域的看似不同的实际问题,而且能给出非常漂亮的解决办法。虽然人类的语言有成百上千种,但处理它们的数学模型却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这种一致性也是数学之美的表现。

许渊冲译李商隐诗选

在西南联大上学期间,许渊冲和杨振宁等人被称为“五大才子”;九十几岁的高龄,许老还在译莎翁;意译还是直译,神似or形似,直到2017年,中国翻译界还在围绕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争执、批驳、站队。

李商隐的《锦瑟》,他译为“sad zither”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it seemed long lost even when it was felt then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when can we trim by window side the candlelight,and talk about the western hills in rainy night?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哀伤的琴弦,夜雨中西山的窗边,拟人化的月亮,老人毕生追求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即使在百岁之际也不曾放弃。

巴勃罗·毕加索

毕加索拥有天才具备的所有特点:洋溢的才华,充沛的精力,多变的风格,高产的创作,不可捉摸,无法束缚。

如何理解他和他的作品,是一件难题。

作者将毕加索的经历和作品相结合,辅以创作理念的解读,涵括艺术家的一生。避不开的《亚维农的少女》用崭新的绘画语言、多重透视的角度划时空亮相;这之前的蓝色时期,痛苦和创作如影随形;和俄罗斯的渊源让他从立体主义回归古典;撕裂的《格尔尼卡》迈着超现实主义的步伐走向我们,挑衅和解构伴随着反战的情绪出现。

作者用通感谈到艺术家的技巧:“该阶段将诗歌技巧的元素引入到他的作品中:多重含义的形式,形状和色彩的隐喻,引用、韵律、文字游戏、悖论以及其他那些让精神世界变得可见的修辞方式”。

书中所配插图都印刷精美,能帮助我们从细节观看作品。

作者这样定义这位艺术家:“我知道的太多,所以无法批评;我知道的太少,所以无法赞扬。因为要赞扬首先需要理解,如果这些赞美不只是空洞的夸夸其谈。我觉得毕加索某种程度上比最伟大的艺术家更伟大,因为他在努力做更多事情”。

也许,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多知道一点点,不用批评,不用赞扬,仅仅,用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