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图书馆 | 四川大学图书馆

江安图书馆

莎士比亚植物诗

推荐理由:

在《莎士比亚植物诗》中,作者格瑞特·奎利以深厚的莎士比亚功底和炽热的热爱,在文字间勾勒出了莎士比亚作品中那些鲜活的植物形象。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解析了莎翁筆下植物的象征意义和角色定位。每一种植物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贯穿于莎翁作品的始终。

举个例子,当提到红玫瑰时,我们会联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朵花代表着爱情和激情的爆发,它是两位主人公感情紧密交织的象征,红玫瑰既象征着爱情的热烈,也隐含着悲剧的预兆。它的出现让两位主人公心头燃起希望的火焰,却也标志着他们之间爱情的不可避免的命运。正如奎利和柯林斯在书中的描绘所言:“红玫瑰,无论是鲜艳的颜色还是刺人的荆棘,都代表着激情与爱情的交织,是这部戏剧中美丽而又悲伤的存在。”。

盲人之歌

图书推荐理由

《盲人之歌》作为作者出道第十年的作品,一如既往地注重于对文化灵魂的挖掘,并且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写作技巧表达更加炉火纯青。每一个眼神,每一处细节都有其深意,使得故事生动而又精彩绝伦,且当结尾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时,回观前文却又能令人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由此也激发起了读者的好胜心,进一步的去细细品读。

《两个埃莱娜》中施害者与受害者身份颠倒的瞬间制造了一个巨大的讽刺。《娃娃女王》中表面上用来寄托哀思的陶瓷娃娃,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掩盖真相的伪装。《命中注定》讲述了一位画家的困境,看似做出了巨大改变,但细看却又仿佛一层不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旧道德》描述了一个男孩因环境改变而引发的变化与成长,表面上的“恶人”坚守着应有的道德底线,以各种道德制高点包装自己的“好人”却最终暴露出人性中黑暗面。《生活的代价》讲述了一位教师悲惨而荒诞的人生,作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的小人物,在当权者粗暴的镇压手段下,他的死亡显得如此无辜与无助。《纯洁的心灵》中妹妹看似心灵“纯洁”,却为了满足私欲,以不正当的手段导致了哥哥及其女友的悲剧。《捉海蛇》中则讲述了过于天真单纯主人公不幸落入高级骗子股掌之中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发人深省,再结合这本书的标题《盲人之歌》以及书腰上的“对于真相,我们总装作视而不见”,使其更显得其意味深长。

复活

推荐理由

《复活》是一部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哲学深度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巧妙地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内心斗争,为我们展现了罪与罚、爱与救赎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激发读者对自我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深度反思。

托尔斯泰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深度,他擅长从微小的个人经历中挖掘出对整个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从聂赫留朵夫到卡秋莎,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选择都让人深思,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曲折的人生历程,托尔斯泰探讨了个人如何在充满瑕疵的世界中寻求救赎,如何通过自我变革来影响社会。

这部小说还体现了托尔斯泰晚年的道德思想,他借此书对俄国的司法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切关怀。阅读《复活》,不仅是一次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和洗礼,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元。

我是猫

推荐理由

这本书视角独特、文风脱俗,描写既夸张又细腻,言语舒展自若、诙谐有趣,有着高超的艺术造诣,将人类社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是日本近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

作者借猫的言行举止,安排了一连串警辟又幽默的场面,既通过苦沙弥和他的朋友自甘寂寞的自负、顽固自持的迂腐,暴露出明治时代下清贫文人的可悲可叹;又通过铃木等拜金的人对“不对金钱磕头”的苦沙弥的讥讽,运用反语,赞美了不沉迷于金钱的文人学士狷介自好的品质,表达了对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弊端的不满。

本书虽然以明治时期为背景,但并非是人们习惯的宏观大气的描写风格,大时代所呈现出的波涛起伏几乎没有被《我是猫》所叙述,后者反而保留了在这个大时代下生活着的平民的最原始本真的状态。身为读者,我们完全可以从书中展现的小环境细节中感受到明治大时代之于该时代下的人们真正的刻痕,观察到时代背景下人们受到的影响。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以主人公苦沙弥为代表的文人学士受轻蔑、却又顽固自负的矛盾,正如本文译者所说,“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


DK树木大百科

推荐理由

“树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这句话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恰如其分。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树木,或是高大葱郁,或是盘曲错节,作为一棵棵静静观望着这个世界的长者,树木像是徜徉在时间里的诗篇,随着时间源远流长。

我们身边树种往往不是很多,让我们对树木的大家庭知之甚少,打开这本书,在一千多张精美的摄影与插画中,你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绿色,这些鲜活的生命乐章能够带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感叹于自然的魅力、生命的律动!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科普了各具特色的树种,还为我们讲述了树木的一生如何“生活”,以及像我们一样不同地区的“种族”是怎样演变的,在其中你能感受到自然界环环相扣,精密运作的严密,感叹不同物种之间“道法自然,玄而又玄”的奇妙。

那么,让我们走入《DK树木大百科》这本书,随着树木的视角,去环游神秘而静谧的自然世界,去感受生命的跳跃与奇迹吧!


棋王·树王·孩子王

推荐理由

初读阿城文集《棋王·树王·孩子王》时,我还在念初中,由于年龄所限,书中的年代亦与我所处的时代相距较远,因此并无多大感触,只觉得书中的文字简洁有力,阅读体验极佳。待到年岁渐长,再捧起这本书阅读,却从字里行间读出不一样的况味。

“三王”都是知青下乡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棋王中塑造了一个爱棋如痴的棋呆子,身怀喷薄而出的渴望和生命力,冲破世俗一切艰难险阻,在水泥地缝里长成坚韧的野草。树王着重于讨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当新旧文化产生冲突和对立,冲天而起的火光燃烧的是文化的土壤。孩子王则在讨论教育的目的究竟何在,我们需要的是在作文里讲真话而非抄写社论的孩子们。三个故事构思都很简单,又因为阿城极度凝练的文字显得格外精准,也正因如此,才会在读完之后感到韵味无穷。

女孩之城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像香槟鸡尾酒一样轻盈明快的书,剧情发展十分流畅,读者很轻松就能通过第一人称带入薇薇安的视角,跟随女主角从青年时期走到暮年,去体验人物性格的转变与定型,也随角色的自我觉醒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内心叩问。

薇薇安年轻时被父母送到充满教条和规训的瓦萨女子学院,憧憬自由的灵魂得不到任何滋养,因此无精打采、郁郁寡欢,最后辍学。但她的裁缝天赋却很小就展露出来,在奶奶的教导下,她能独立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剪裁和缝边。

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父母没有也不会注意到她的天赋。每个人被社会的刻板印象固化在屈指可数的道路中,像薇薇安这样中产家庭的女儿就应该完成学业,然后找个父亲喜欢的男人嫁了。

薇薇安选择了勇闯纽约,她要敢于冒险,把年轻的生命投入自由的浪潮,如同把糖果倒入烈酒。那种似梦似幻的快乐和满足让人眩晕,最后也导致她逃回父母身边。这一段经历给读者以警示,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掌舵,而不是在别人的带领下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最终根本不了解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梁庄十年

推荐理由

《梁庄十年》是梁鸿对他的家乡——河南省穰县梁庄——进行深入观察和记录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小村庄十年变迁的见证,更是对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深刻剖析。梁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变化。《梁庄十年》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画面,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文化变迁的深刻理解。梁鸿的笔触细腻而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梁庄人民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欢乐、悲伤、挣扎和希望。这本书是对那些在快速发展中被边缘化的乡村和乡村人民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中国社会变革的一种深思。无论是对于对中国乡村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想要对文学和社会学深入研究的同学,《梁庄十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读物。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推荐理由:

杨素秋老师的这本书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文笔的幽默诙谐,无疑给严肃、规整的体制内生活增添了许多有趣的色彩,也正如杨素秋老师进入文旅局这一举动一般,本书的前半部分大多数写的是在图书馆建设和挂职工作的内容,将一些职场细节展示了出来,既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形?

而书的后半部分大多写的是与书单相关的人生故事,这些人平凡,却又独特。或许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以书为友、通过书籍传达自己故事的人,只是我们尚未发现或尚未接触。通过了解书中提到的人与事,我们对于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也许会有新的认识。同样,书后附上的书单,也很值得我们参考阅读。

关于“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一问题,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解答,但阅读之后,读者能在字里行间得到独属于自己的答案。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每个人或许都有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并以此为基础,阅读了更多的书,触摸了更多的世界。就像在序言中,王尧教授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图书馆’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