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第二百零四期
爱欲之死

作者:[德] 韩炳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9年
索书号:B84/4595//[2019]
馆藏地:江安图书馆
书籍简介
当代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情感模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对于爱欲(Eros)的理解和渴望,不再像古希腊时代那么简单明了。在日渐自恋和同质化的人群里,人们寻求爱欲,却备受孤独,且丧失了精神上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作者分析并揭示了这一困境的根源和实质,呼吁人们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重建想象力,重塑爱欲。
作者简介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推荐理由: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是爱欲之死的社会,真正的爱欲是进入他者的乌托邦。产生爱欲的条件是一个人在“他者”面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在今天,爱被简化成了性,完全屈服于强制的绩效与产出。本书中,最引起我思考的是“忧郁症”“承认‘无能为力’”“想象力”三章。

“忧郁症”这一章提到:“忧郁症是一种自恋性的病症,病因往往是带有过度紧张和焦虑、病态性控制狂色彩的自我中心主义。当今世界,自恋主体的核心追求是成功。成功可以通过确认‘我’的成绩而与‘他者’分离,‘他者’就变成了‘我’的参照物。”由于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比较、归类、标准化,他人已经失去了差异性,只是我比较的对象,整个世界都是“自我”的一个倒影。

“承认‘无能为力’”中提到“如今,爱被当成一种享受的形式被积极化了。首先,它必须制造出愉悦感受,不应有情节、有故事或者带有戏剧性,而应该是一种感情和刺激。它必须免于受到伤害、攻击、打击等负面行为的影响。”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制造出的是快餐式的爱情和工业化的糖精。爱可能给人带来愉悦但也会让人感到痛苦,当爱被包装成为只有愉悦的消费品,不止爱,当下很多东西都被当成一种享受的形式被积极化了。这也让我想到了《美丽新世界》,里面的社会是一个只有快乐没有悲伤的世界,那个社会是被工作和娱乐填满的,不管有多少的烦恼痛苦,只要服用一粒“苏摩”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幸福的飘飘然,但是当我们拒绝负面的情绪,将一切以一种享受的形式被积极化了,社会里也就不再有个性,不再有个人。

“想象力”中提到“信息和想象是完全对立的力量。闭上眼睛这个动作是否定性的,是不被今天的加速度社会的肯定性和积极性所容忍的。”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想象力被过量的信息所填充,愿望不再是无意识的,而是受有意识的选择的支配。消费文化刺激了我们的愿望和想象,使我们在白日梦中游走。一个完美的理想模板套不进任何一个鲜活的有棱角的人,当我们的想象力被迫升华,失望也会随之而来。

本书总的来说短小精悍, 某些概念和引用的话作者并没有详细解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的障碍。但是这本书是发人深省的,让我反思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消费社会、绩效社会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失去了什么却好像隐身了一样不易被发现,随波逐流或许会让我们感受到安全和舒适,但却很难让我们变得独立和强大。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些观点让我一惊,这和平日里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的观点正好相反,甚至和我原来的想法对立,也不禁让我质疑自己,反思自己,是否在温水里泡得太久而安于现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于眼花缭乱的信息的辨别力。


同类书籍推荐

《倦怠社会》
作者:[德] 韩炳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9年
索书号:C91/4595
馆藏地:江安图书馆


作者:经济学院 2022级本科生
毛怡宁
审校:马梦灵
组稿:资源建设中心



往期回顾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四期:夜航西飞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三期:印度青年狂想曲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二期:北欧向左,美国向右?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一期:午夜降临前抵达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期:中国士绅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七期:掉恋爱脑:战胜情感依赖, 找回独立自我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五期:解忧杂货店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四期:爱欲之死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三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二期: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一期: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
每周一书 | 第二百期:焦虑的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九期:十八岁出门远行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八期: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七期:优秀的绵羊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六期: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五期: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四期:“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三期:西西弗神话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二期:梁永安:阅读、游历与爱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一期:理想国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期:简爱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九期:制造消费者: 消费主义全球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八期:窗外飞过一只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七期:鲸背月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六期:徐霞客游记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五期:莎士比亚植物诗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四期:盲人之歌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三期:复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二期:我是猫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一期:DK树木大百科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期:棋王·树王·孩子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九期:女孩之城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八期:梁庄十年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七期:多谈谈问题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六期:亲密关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五期: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四期: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三期: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二期:气候赌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一期:存在主义咖啡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九期: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八期:聊斋志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七期:风流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六期:自卑与超越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五期:爱的艺术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四期:茶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三期:当呼吸化为空气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二期: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一期:世界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九期:刀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八期: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七期:伊凡诺夫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六期: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五期:不成问题的问题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四期:中国人眼中的美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三期:质数的孤独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二期:霍乱时期的爱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一期:小王子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期:心理类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九期:罗安达, 里斯本, 天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八期:欧·亨利小说全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七期:燕食记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六期:烟火漫卷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五期:亚里士多德的鳄鱼:画中有部哲学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四期:一个男人的位置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三期:小于一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二期: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期: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一期: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九期:冬牧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八期: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七期: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六期:爱,死亡和机器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五期:西方美学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四期:置身事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三期:查令十字街84号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一期:利维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期:乡土中国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九期:被讨厌的勇气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八期:悲剧的诞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七期: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六期:中国哲学简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五期:百年大变局遇上百年大流疫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四期:百年大党面对面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三期:额尔古纳河右岸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二期:当下的力量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一期: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期:谈美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九期:焦虑的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八期:唐人七绝诗浅释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七期:风格练习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六期:白夜行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五期:过于喧嚣的孤独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四期:书店日记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三期: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二期:人间生死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一期:女性与人类发展: 能力进路的研究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期:国宝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九期:Driving with Plato:与柏拉图一起驰骋人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八期: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六期:走出唯一真理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七期: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五期:致电影学生的信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四期:基因工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三期:霍乱时期的爱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二期:悉达多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一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期:人生滋味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七期: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五期:数学之美
每周一书 | 第九十四期:许渊冲译李商隐诗选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三期:巴勃罗·毕加索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二期:吕著中国通史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一期:爆款的套路
每周一书 | 第九十期:花间词赏析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九期:改变世界的书
每周一书 | 第八十八期:审判机器人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七期:上帝掷骰子吗?
每周一书 | 第八十六期:数学:科学的女王和仆人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五期:商业简史
每周一书 | 第八十四期:中国文学课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二期:富岳三十六景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一期:随想录
每周一书 | 第八十期:浪潮之巅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九期: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八期: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七期:天文馆简史 : 从星空剧院到现代天文馆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六期:《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六期:马可瓦尔多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五期:正畸经典病例解析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四期: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三期:聆听音乐【第七版】
每周一书 | 第七十期:设计中的设计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九期: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每周一书 | 第六十八期:非此即彼:一个生命的残片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七期:编程珠玑
每周一书 | 第六十四期:洞穴奇案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二期:药物研发基本原理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一期:这里是中国
每周一书 | 第六十期:伟大的柯布西耶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九期:5G时代:什么是5G, 它将如何改变世界
每周一书 | 第五十八期:社会学的想象力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七期:人类文明简史
每周一书 | 第五十四期:英伦花园的前世今生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三期: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二期: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一期:世界历史上的科学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九期:如何研究中国
每周一书 | 第四十八期:源泉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七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版)
每周一书 | 第四十六期:无止境的逃离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五期:艺术家的形象:传奇、神话与魔力
每周一书 | 第四十四期:历史学是什么?:科学与艺术之争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三期:用耳朵思考:音乐与文明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二期:红与黑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一期:杜甫传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九期: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每周一书 | 第三十八期:目送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七期:安娜·卡列尼娜
每周一书 | 第三十六期: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每周一书 | 第三十四期:中医抗“疫”大众调护指南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三期:古代哲学的智慧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二期:考古四记 :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一期:张元济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
每周一书 | 第三十期:晚清协饷制度研究
每周一书 | 第二十八期: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七期:The Origins Of Dislike《厌恶的根源》
每周一书 | 第二十六期:关于三联,关于偶像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五期: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人文艺术通史
每周一书 | 第二十四期:《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三期:《摄影小史》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二期:大话5G 走进万物互联新时代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一期:《人间草木有从容》
每周一书 | 第二十期:《论语别裁》
每周一书 | 第十九期: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
每周一书 | 第十八期:听觉心理学导论(第六版)
每周一书 | 第十七期:两宋大儒评介
每周一书 | 第十五期:青年们,读马克思吧
每周一书 | 第十三期:《暴风雨》——莎士比亚
每周一书 | 第九期:揭开人性和生活的《面纱》
每周一书 | 第七期:文化多元化的心理分析
每周一书 | 第三期:《万历十五年》
每周一书 | 第一期:《魔鬼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