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第二百零八期
做研究是有趣的:在学术的荆棘丛中寻找玫瑰

作者:刀熊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G312/1722
馆藏地:江安图书馆
书籍简介
本书基于作者在美国读博士、做研究、从事教学的多年经验,以轻松、实用、近似于与朋友聊天的方式向读者阐述社会研究的底层逻辑、核心价值、操作方法,为学术新人提供入门社科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指南。本书所探讨的如何读文献、写论文、设计研究等话题既适合于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阅读,也适合于对世界和人类充满普遍好奇心、对社会科学拥有广泛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刀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公共管理博士,知乎专栏“做学术是有趣的”及微信公众号“刀熊说说”作者,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Dominguez Hills )公共管理系助理教授,从事公共管理及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研究与教学,长期关注用简单有趣的方式讲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推荐理由

打破学术的严肃滤镜:当研究成为一种智识冒险

《做研究是有趣的》颠覆了传统学术写作的刻板印象,以“朋友聊天”式的笔触,将社科研究从高不可攀的“象牙塔”拉回人间烟火。作者开篇即抛出核心观点:“研究是一种智识游戏,而游戏的本质是乐趣。” 这种定义并非消解学术的严谨性,而是为学术新人撕掉“苦行僧式研究”的标签。书中以幽默的比喻将文献阅读比作“侦探破案”,将论文写作类比为“搭积木”,甚至调侃“写不出论文时不如去刷马桶”——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让学术研究的门槛从“高山”变为“缓坡”,既缓解了读者的焦虑,又点燃了探索的欲望。

刀熊强调,研究者的核心动力应是“对世界和人类的好奇心”。书中列举的社会科学问题:从“为何人们会陷入爱河”到“收入差异如何影响世界观”,既荒诞又深刻,恰如作者所言:“社科研究不是实验室里的试管反应,而是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持续叩问。” 这种将宏大命题与日常困惑交织的叙事,让学术研究不再是冰冷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温度的智识探险。

 1747813163893683.png

从“菜鸟”到“玩家”:方法论背后的底层逻辑

如果说好奇心是研究的燃料,方法论则是导航仪。刀熊在书中构建了一套“新手友好型”研究框架,其核心在于“以问题驱动研究,而非以方法限制思维”。例如,在“如何选题”一章中,作者提出“三环模型”:兴趣点、学术空白与社会价值的交汇处才是理想选题。这种思路既避免了“为创新而创新”的陷阱,又规避了“大题小做”的尴尬。

书中对文献阅读的剖析尤为精彩。刀熊将文献分为“地图型”“工具型”“灵感型”三类,并提出“挑战式阅读法”:带着批判性思维与文献对话,甚至主动寻找其逻辑漏洞。这种“假想敌”策略不仅训练学术思辨能力,更培养了研究者“站在巨人肩上眺望”的视野。而“文献笔记法”中强调的“问题-方法-结论-疑问”四步记录法,则像一把手术刀,精准解剖庞杂的学术文本。 

 1747813182796788.png

写作即修行:在学术表达中重构自我

刀熊对学术写作的诠释充满哲学意味:“论文不是成果的展示,而是思维的显性化过程。” 书中提出“金字塔写作法”,主张以结论为塔尖,逐层向下展开论证,这种结构既符合学术规范,又暗合人类认知规律。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反馈论文”训练法——通过模拟同行评议,逼迫写作者跳出自我陶醉的陷阱。

针对社科研究常见的“理论焦虑”,作者给出犀利建议:“理论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奢侈品,而是解剖问题的显微镜。” 书中以“变量梳理法”为例,演示如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假设,例如研究“社区凝聚力”时,通过拆解“居民互动频率”“公共空间利用率”等变量,让理论真正服务于实证。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正是学术新人的破局关键。

 1747813198207250.png

学术生态的反思:在缝隙中寻找光

作者并未止步于技术指导,而是以海外学者的视角,犀利剖析学术圈的明暗面。书中揭露了“论文流水线生产”的异化现象,同时提出“研究者尊严”命题:当学术成为绩效指标,研究者如何保持初心?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成长性思维”——将挫折视为迭代机会,例如将拒稿信转化为修改指南,把学术会议从“成果展销会”变为“思想碰撞场”。

更可贵的是,书中专章探讨“学术之外的学者日常”,通过“学术会议奇遇记”等轶事,展现研究者作为“完整的人”的鲜活面貌。这种对学术生态的全景式观察,既为新人预警潜藏暗礁,也为其注入坚持的勇气。


超越学科的启示:社科思维作为人生方法论

本书的深层价值在于,它将研究思维升华为一种普适的认知工具。“变量思维”可用来分析职场人际矛盾,“文献批判法”能帮助大众甄别网络信息真伪。正如作者所言:“社科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性关怀——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永恒追问。” 这种跨界思维,使得本书不仅是学术指南,更成为现代公民的思维训练手册。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锚定思想的坐标

《做研究是有趣的》像一盏明灯,为迷茫的学术新人照亮前路,也为普通读者打开认知升级的通道。它告诉我们:研究不是苦役,而是用理性探索感性的过程;学术不必完美,但需真诚;知识未必改变世界,但能重塑自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刀熊用一本书证明了:真正的学术精神,永远始于好奇,终于自由。

1747813237947993.png

同类书籍推荐

《研究的方法》
作者:[美]墨磊宁 / [加]雷勤风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23
索书号:G312/7757
馆藏地:江安图书馆


作者:华西临床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
杨子嫣
审校:韩夏 马梦灵
组稿:资源建设中心



往期回顾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四期:夜航西飞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三期:印度青年狂想曲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二期:北欧向左,美国向右?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一期:午夜降临前抵达
每周一书 | 第二百一十期:中国士绅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七期:掉恋爱脑:战胜情感依赖, 找回独立自我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五期:解忧杂货店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四期:爱欲之死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三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二期: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每周一书 | 第二百零一期: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
每周一书 | 第二百期:焦虑的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九期:十八岁出门远行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八期: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七期:优秀的绵羊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六期: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五期: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四期:“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三期:西西弗神话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二期:梁永安:阅读、游历与爱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一期:理想国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九十期:简爱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九期:制造消费者: 消费主义全球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八期:窗外飞过一只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七期:鲸背月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六期:徐霞客游记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五期:莎士比亚植物诗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四期:盲人之歌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三期:复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二期:我是猫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一期:DK树木大百科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八十期:棋王·树王·孩子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九期:女孩之城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八期:梁庄十年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七期:多谈谈问题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六期:亲密关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五期: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四期: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三期: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二期:气候赌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七十一期:存在主义咖啡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九期: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八期:聊斋志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七期:风流去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六期:自卑与超越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五期:爱的艺术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四期:茶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三期:当呼吸化为空气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二期: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一期:世界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六十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九期:刀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八期: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七期:伊凡诺夫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六期: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五期:不成问题的问题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四期:中国人眼中的美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三期:质数的孤独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二期:霍乱时期的爱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一期:小王子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五十期:心理类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九期:罗安达, 里斯本, 天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八期:欧·亨利小说全集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七期:燕食记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六期:烟火漫卷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五期:亚里士多德的鳄鱼:画中有部哲学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四期:一个男人的位置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三期:小于一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二期: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期: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四十一期: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九期:冬牧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八期: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七期: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六期:爱,死亡和机器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五期:西方美学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四期:置身事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三期:查令十字街84号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一期:利维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三十期:乡土中国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九期:被讨厌的勇气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八期:悲剧的诞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七期: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六期:中国哲学简史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五期:百年大变局遇上百年大流疫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四期:百年大党面对面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三期:额尔古纳河右岸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二期:当下的力量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一期: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二十期:谈美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九期:焦虑的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八期:唐人七绝诗浅释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七期:风格练习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六期:白夜行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五期:过于喧嚣的孤独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四期:书店日记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三期: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二期:人间生死书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一期:女性与人类发展: 能力进路的研究
每周一书 | 第一百一十期:国宝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九期:Driving with Plato:与柏拉图一起驰骋人生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八期: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六期:走出唯一真理观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七期: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五期:致电影学生的信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四期:基因工程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三期:霍乱时期的爱情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二期:悉达多
每周一书 | 第一百零一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每周一书 | 第一百期:人生滋味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七期: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五期:数学之美
每周一书 | 第九十四期:许渊冲译李商隐诗选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三期:巴勃罗·毕加索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二期:吕著中国通史
每周一书 | 第九十一期:爆款的套路
每周一书 | 第九十期:花间词赏析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九期:改变世界的书
每周一书 | 第八十八期:审判机器人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七期:上帝掷骰子吗?
每周一书 | 第八十六期:数学:科学的女王和仆人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五期:商业简史
每周一书 | 第八十四期:中国文学课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二期:富岳三十六景
每周一书 | 第八十一期:随想录
每周一书 | 第八十期:浪潮之巅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九期: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八期: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七期:天文馆简史 : 从星空剧院到现代天文馆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六期:《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六期:马可瓦尔多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五期:正畸经典病例解析
每周一书 | 第七十四期: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
每周一书 | 第七十三期:聆听音乐【第七版】
每周一书 | 第七十期:设计中的设计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九期: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每周一书 | 第六十八期:非此即彼:一个生命的残片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七期:编程珠玑
每周一书 | 第六十四期:洞穴奇案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二期:药物研发基本原理
每周一书 | 第六十一期:这里是中国
每周一书 | 第六十期:伟大的柯布西耶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九期:5G时代:什么是5G, 它将如何改变世界
每周一书 | 第五十八期:社会学的想象力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七期:人类文明简史
每周一书 | 第五十四期:英伦花园的前世今生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三期: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二期: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
每周一书 | 第五十一期:世界历史上的科学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九期:如何研究中国
每周一书 | 第四十八期:源泉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七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版)
每周一书 | 第四十六期:无止境的逃离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五期:艺术家的形象:传奇、神话与魔力
每周一书 | 第四十四期:历史学是什么?:科学与艺术之争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三期:用耳朵思考:音乐与文明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二期:红与黑
每周一书 | 第四十一期:杜甫传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九期: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每周一书 | 第三十八期:目送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七期:安娜·卡列尼娜
每周一书 | 第三十六期: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每周一书 | 第三十四期:中医抗“疫”大众调护指南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三期:古代哲学的智慧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二期:考古四记 :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每周一书 | 第三十一期:张元济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
每周一书 | 第三十期:晚清协饷制度研究
每周一书 | 第二十八期: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七期:The Origins Of Dislike《厌恶的根源》
每周一书 | 第二十六期:关于三联,关于偶像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五期: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人文艺术通史
每周一书 | 第二十四期:《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三期:《摄影小史》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二期:大话5G 走进万物互联新时代
每周一书 | 第二十一期:《人间草木有从容》
每周一书 | 第二十期:《论语别裁》
每周一书 | 第十九期: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
每周一书 | 第十八期:听觉心理学导论(第六版)
每周一书 | 第十七期:两宋大儒评介
每周一书 | 第十五期:青年们,读马克思吧
每周一书 | 第十三期:《暴风雨》——莎士比亚
每周一书 | 第九期:揭开人性和生活的《面纱》
每周一书 | 第七期:文化多元化的心理分析
每周一书 | 第三期:《万历十五年》
每周一书 | 第一期:《魔鬼经济学》